返回

第四十七章 不伤心的元限,不伤人的小箭 (万字章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七章 不伤心的元限,不伤人的小箭 (万字章节) (第3/3页)

心底深处,最真实的自我,反应出他们最真实的情感。

    而没有自我的元限,便可以用这样一点情感来伤敌。

    一般来说,能在武学之道上有大成就者,莫不是大情大性,且有丰富经历之辈。

    而越是这样的人,越是难以抵挡元限的“伤心小箭”,他们过往的一切,在此时都会化作将自己致于死地的武器。

    但是,对徐行这种人,元限的“伤心小箭”,没有起到作用。

    他不是不知愁滋味,离开前世熟悉的地球,又离开大明世界这个第二故乡,以及那些朋友、兄弟、亲人后,徐行也会惆怅感伤。

    但在徐行这个已经死过一次的人看来,人从出生起,便踏上了一条大步迈向死亡的道路。

    这条道路,就叫做人生。

    这本就是一条不能回头,也无法避免离别的道路,既如此,何不昂首阔步,直面一切?

    为此伤怀若久,不过是徒增烦恼,浪费人生罢了。

    正因有这样的想法,徐行才会随心所欲,或者说肆意妄为,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开心快活。

    徐行是善感,而绝不多愁。

    因此,这样的箭,根本无法伤到他。

    不过,元限展现出来的手段,仍是让徐行耳目一新。

    自他从琅嬛福地出关以来,所面临的绝顶高手,如凌落石、巫行云、天绝,皆是强在可以引动天地灵力,达到一种短暂的“天人合一”境界,并以此施展出种种超越常人想象的武学。

    其中尤以天绝为最,他几乎已彻底脱胎换骨,从血肉之躯升华为一种纯粹的灵体生物。

    但元限的武学道路,和他们截然不同,如果说天绝等人乃是一种极致的“外求”,那元限就是一种极致的“内求”。

    徐行曾经说过,念力是一种比内力更“内”的力,但元限更是将这种“内”穷尽到了另一种层面。

    他所把握的,乃是情绪。

    其实,借助情绪之力,本就是自在门的绝活,自韦青青青以下,自在门弟子最擅长地便是将种种感受、情绪作为力量,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堪称奇诡的武学。

    他们纵使是要借助天地灵力,也并不是靠着强绝念力去操纵,也不是如密宗大法一般,用礼敬神佛的方式求祈祷。

    他们做的,是共鸣。

    用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心意,去与天地间的灵力沟通交流,让灵力能够自愿地随自己而动。

    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诸葛正我之时,方应看“一气贯日月”神功的力量,会反过来为他所用。

    其实,每一个练武人都知道气与意合的道理,但是心意善变且复杂,想要每一招每一式,都能完全反映出当下心绪,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并且,心神既可以加强招式的威力,也会反过来,影响招式的发挥,心一分,动作就有缺憾,神一散,武学便有破绽。

    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力量,令这心念变化,不至于干扰招式,武者们的第一课,往往就是凝神聚气,摒弃杂念。

    哪怕是诸葛正我,甚至是韦青青青,都做不到时时刻刻调整情绪,始终维持与天地的共鸣,也不能把千变万化的情绪之力,尽数融入招式。

    所以,他们也只是将这种情绪之力,当成一种增强攻势的辅助,仍是用内力及灵力来杀敌。

    可元限不一样。

    他完全舍弃了内力,也舍弃了灵力,更是舍弃了人与天地的共鸣,只追求人与人之间的感同身受。

    通过这样的舍弃,以及极致的“内观”、“审视”,他已能够将人身中,一个个宛如泡沫般转瞬即逝的情绪、念头,都提炼为真实不虚的力量。

    这是一种完全源于心灵,没有衍生内力,也不牵扯灵力,更不干涉肉体的极度“内化”之力。

    这种力量,与徐行“打破虚空”之后,所取得的“真空妙有”境界颇为类似。

    只不过徐行是“本来无一物”的自性真如,元限则是舍弃一切,隔绝一切,最终换取了染化一切的能力。

    徐行先是一惊,复又一叹。

    ——可惜了。

    若是早知道元限有这般手段,他之前就该去元神府见识一番,现在才来,就不免有些无趣了。

    正感慨间,元限已连发六箭,挟七情之力,遥遥横击而来。

    从刚才那一箭中,徐行已有些隐隐约约的感悟,所以这一次,他干脆挡都不挡,凭超卓的精神境界,将这种种情绪之力尽数吞没。

    因受六箭后,六种情绪在徐行体内翻涌掀波,他更是难以抑制地回忆起往事,用六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

    一时间,徐行甚至感觉,自己整个人就像是被分割成六块,然后用六种滤镜,审视自己的回忆,哪怕是同一段经历,通过这种方式,竟也能有六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徐行对“情绪之力”的了解、掌握,都更上一层楼。其实,以他的精神境界,早已能够把握自己的每一缕心念。

    但真情总是由衷而生,不知来处,也不知去处,徐行能够把握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存在。

    可是,在接了元限七箭之后,他却隐约察觉到,喜怒哀乐等一系列复杂变化的趋势和走向。

    这一刻,徐行心中有了某种深刻的感悟。

    ——天地间的力量固然伟大,但心灵深处的力量,也绝不逊色分毫,甚至是犹有过之。

    他以前凭着神魂强度和精神念力,强行干涉现实,改易肉身的做法,现在看来,比起元限这种无比精细的操作、润物细无声的染化,还是有些过于粗暴,不够自然。

    若是能够学着元限的手段,把握种种情绪的生灭,甚至是将情绪也化成力量,他的“真形法体”也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不过,很显然,元限自己也没有抵达那个境界。

    七箭落定,徐行已落在元限身前一丈之地。

    看着面色空洞,还欲拉弓放箭的元限,徐行摇了摇头,叹道:

    “舍弃一切,换取纯粹的情绪之力,的确是个好想法,但是,这真是你的武学吗?

    伤心小箭是智家的神兵,自在门大法、忍辱神功来自韦三青的传授,山字经更是智小镜为你取来。

    元限啊元限,枉你身为自在门弟子,终其一生,可有属于自己的独创,又可有属于自己的志向?”

    接下来这七箭后,徐行对元限的武学进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知道了“伤心小箭”的原理,更明白了他武学的缺漏之处。

    徐行看得出来,为了击败诸葛正我,元十三限已将自己拥有的一切武功都舍弃,把全部赌注,都压在了“伤心小箭”上。

    所以,他也就从“元十三限”,成为了现在这个元限——只有诸葛正我这一道大限的元限。

    可是这样的伤心小箭,又有什么意思?

    情绪和心意,本是这世间最千变万化的东西。

    可自从元限舍弃“自我”之时起,他就失去了变化的可能,“伤心小箭”的力量也已彻底恒定。

    这一箭,或许能够射杀世间九成九的人,也或许当真能帮他报仇雪恨,却不会再有新的突破、新的变化。

    就算元限用这样的箭杀了诸葛正我,也不能证明他比诸葛正我更强,只能证明一件事。

    那就是诸葛正我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关心他,爱护他。

    徐行相信,这绝不是元限的本心。

    在这漫长的仇恨纠缠中,元限变了,他不仅变得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就连求胜的初衷,也变成了要诸葛死。

    并且,在徐行看来,这样的箭法也实在是无趣至极,他觉得这种行为,就类似于前世所知那些,为了父母伤心而自残,甚至干脆是自杀的孩子。

    无论究竟是谁的错,这样的举动,都没有丝毫意义。

    听到徐行的质问,元限仍是不为所动,只一味拉弓,徐行又摇了摇头,叹道:

    “罢了,想必诸葛先生也不愿你死得稀里糊涂,我就发发善心,先帮你找回自我,再让你做个明白鬼。”

    其实,元限这种人,徐行当真是一点都不在意,对该死的人,他一向只负责将对方送进地府。

    奈何,元限还有一个身份,乃是诸葛正我的师弟,徐行又颇受了神侯府的恩惠,对这位神侯也是惺惺相惜。

    反正元限一定要死,也一定会死,徐行自不吝让他在死前,发挥出最后余热,最起码让诸葛不至于那么难受。

    言语落定,徐行又是一步踏出,眉宇间绽放灿金神光,翻掌盖在元限身上。

    元限身躯一震,头颅猛地垂落。

    徐行正是将元限刚刚打入自己体内的七种情绪之力,原封不动地返还了回去。

    两人相对而立,默然对视。

    元限只觉无数记忆在此刻,如潮水般涌入心头,却是模模糊糊,令他看不真切。

    这浮光掠影的回忆没有让元限清醒,却激活了那唯一留存在他体内,令他能够支持到今日的执念。

    元限的雄躯忽地开始剧烈震动,他猛地抬起头,神情痴惘狂乱,纵声嘶吼,状若疯魔。

    种种情绪在他的体内交织纷乱,有对智小镜的喜与爱,对师尊的敬与畏,对诸葛的怒与恨……

    到头来,最浓烈也最根本的,乃是一种踌躇满志、壮志凌云,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情怀。

    这正是元限和诸葛不对付的根源:

    ——只因他是一个骄傲骄纵,狂妄狂放,自大自负且自诩能够纵横天下,睥睨群雄的人!

    只不过,这种志气在长期的失败中,被消磨殆尽,最终成为对诸葛的执念与仇恨。

    其实,这本不是元限的本意。

    现在,徐行便帮他找回了这个本心。

    元限终于睁眼。

    他眼中的空洞、虚无尽数淡去,浑身翻涌的恨意、怒意也渐渐消退,整个人变得无比平静。

    配合上他那张淡金色的面容,看上去,当真有几分神佛的超脱之气。

    徐行并不惊讶,只是挑起眉毛,跃跃欲试、饶有兴趣地提议道:

    “再射一箭?”

    元限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再睁开。

    他只说了一个字。

    “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