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 我本农民,岂怕耕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一章 我本农民,岂怕耕耘 (第2/3页)

广价值不高。

    难释情怀。

    于是退休后,他依然南来北往,坚守在育种一线。

    终于在2000年培育出了郑单958,这是他的得意之作,得到了国家和农民的认可。

    这下该歇下了吧!

    不!

    他依然不满足,他有了新的目标,不育化制种一直是国内玉米育种的痛处。

    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满天。

    他像往常一样,在各地奔波。

    去年在张掖做实验时,他就听说了天玉1号,那时醉心于研究,也就没重视。

    但今年天玉1号却展现出了黑马的姿态,有一飞冲天的架势,各种业内媒体都在报道。

    就像当初他的郑单958一样,火遍了大江南北!

    更惊人的是天玉1号打出的产量宣传,亩产3000斤?

    除了天玉1号外,先玉335也映入了眼帘。

    鹤立鸡群的零售价,独树一帜的品种优势,消费市场的热捧。

    详细了解后,愕然!

    天玉1号是不育化制种?

    无论是不是虚假宣传,他都充满了好奇心,随后便研究起了天玉1号和先玉335的育种路线。

    天玉1号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他是不屑于走偏门的。

    先玉335则简单了,虽然通过了国审,但却未给予知识产权保护,从各种渠道都可以获得他的亲本。

    可能这也是定价高的原因吧,利用仿冒的时间差先把利润挣了。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培育一个优秀品种,往往需要7-8年,或者更久。

    天玉1号的热销在育种界掀起了一场模仿秀。

    众多科研院校纷纷跟进。

    很快,天玉1号和先玉335的育种思路就被扒拉了出来。

    如果说郑单958促进我国玉米育种研究方向,由稀植大穗型向密植中穗型品种的转变。

    那么,天玉1号则是在玉米密植上更进一步,把紧凑株型作为研究方向,强调抗逆性和适应性。

    通过培养理想株型增加密度,依靠群体获得高产。

    以往,这在育种界属于异类,与主流方向相悖,密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遭到很多人的鄙视。

    但天玉1号的高产稳产,证明这个思路是可行的。

    密植可以让玉米携带的对生产有害的‘杀手’基因提前暴露出来,然后育种家再迅速调整和筛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