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热销 (第2/3页)
“高品质的苜蓿草粉还能明显提升鸡鸭的产蛋性能,蛋的品质也更高。”
你一言,我一语。
现场闹哄哄的。
实在是苜禾1号的品质太过惊人,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苜蓿!
“为什么?为什么这里能生产出这么高品质的苜蓿?”有人疑惑。
引发了更对人的思考。
他们不明白,华夏何时有了这种技术?
苜蓿产业的王冠不是美利坚和西班牙吗?
为何华夏一个西北小城能生产出这种品质的苜蓿,自然条件有什么特殊的吗?
荷兰的,南韩的技术人员脑海中思绪发散,九泉这座城市他们并不陌生。
戈壁上的种子芯!
蔬菜、卉、粮油,论种子生产条件,九泉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
从80年代开始,他们就有种子公司进驻了九泉。
但从来没想过,在这偏僻之地,还有这么一块不同凡响的土地。
“是种子吗?还是土壤?”
熊泽征树回想起去年的场景,几个科研人员兴师动众的来检测土壤,还遮遮掩掩的不想让他知道。
他想,他可能找到了答案。
余小川看着外商都一副震惊的模样,也暗感舒畅,却不敢再让人胡乱推测下去。
“诸位,我们该定价了吧?”
来自南韩的李光业眼神晃动,指了指远处,其余人也看过去。
“我看到那边有人在用卡车装草,他们的价格是多少?”
余小川笑道:“那不一样,没晾干的牧草水分湿度大,并且他们是自己运输,你们该不会想买这种的吧!”
齐齐摇头。
熊泽征树说:“和去年一样,压缩了的干草捆,加工后的草颗粒,和草粉全都需要。”
“对,我也一样。”
“我也是。”
“同样。”
余小川笑迷了眼。
“那就还是按国际通用算法来了,蛋白质含量每高出1个百分点,加一百元。”
众外商只感觉肉疼,照这种算法,那价格还不得上天。
伊利的采购代表邱立波试探着问道:“国内的是不是有优惠?”
“一视同仁!”
“要知道,苜禾也是有奶牛产业的,能公平对待就是最大的公平。”
邱立波为代表几人也不再追问,他们有自己的奶源基地,此行前来,也主要是了解为主。
按国际价格来算,他们是不会采购的。
余小川用计算器简单的算了算,说出了一个基础价格。
“每吨410美元。”
此价格一出,国内的厂商就没了兴致,三鹿的代表更是扭头就走。
开什么玩笑,三千多元一吨?
国内通农户的苜蓿都是按公斤算,通常每公斤才6毛钱。
今年各地旱情加重,鼠害蔓延,导致天然草场产草两下降,价格上涨了不少。
但每公斤晾晒后的干草也才0.9-1元左右,算上运费一吨也才一千五六百元。
苜禾的价格直接翻了翻。
在国内奶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没有一家公司能承受得起这高昂的成本。
邱立波感觉到了压力。
要论对奶源基地的重视程度,伊利一直是国内领先的。
从呼伦贝er起家,如今更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