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型种企的应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型种企的应对 (第2/3页)



    鲁省,农民科学家李灯海带着草帽,穿着半袖衬衫,像普通老农一样参加了天禾的丰收示范会。

    回去的路上,随行的于龙看着久久沉默不语的董事长,心里也感觉棘手。

    良久,李灯海才感叹道:“天禾种业占据了先机啊!”

    “苗期现场会,田间现场会,丰收现场会,完整的技术跟踪服务,这是天禾公司的创新。

    既让农民认可了单粒播种,又为农民提供了施肥、防治病虫害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让农民在现场感受到了天玉1号的增产效果。”

    于龙说:“先玉335也在东北效仿天玉1号的推广方法,今年也普遍能为农民增收200元钱。”

    沉思了会儿,李灯海才说道:“以后登海的品种都按这个模式了吧。”

    于龙迟疑了下,“天玉1号的产量优势太大,会不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即使受到了锈病的影响,天玉1号同样实现了亩产2000斤的超高产,在产量上几乎实现了降位打击。

    “怕什么,国内市场那么大,天玉1号吃不下的。”

    “好,天玉1号的杂交育成系材料也弄回来了,马上就可以与现有的系统育成系进行杂交、测配、分析。”

    李灯海点了点头。

    天玉1号产量上的优势太大,唯一的正规应对办法就是在现有的品种上进行改良。

    但至少得需要六七年的时间。

    六七年,天禾种业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李灯海着实羡慕天禾种业能培育出这么好的品种。

    “今年的玉米种子峰会,天禾种业参加的人是谁?”

    “好像是瞿阳。”

    “郭阳又不来?”

    “好像是。”

    李灯海皱了皱眉,天玉1号的育种人虽然挂的是天禾育种实验室的名,但其主导人还是郭阳。

    他其实很想听听郭阳对国内玉米行业的看法。

    国内玉米品种看似不少,但追本溯源的话,其实就那么几个,都是不断的改良改良,真正的创新其实很少。

    想到这,李灯海拨通了某个电话。

    ……

    “谁有958,今年准发家。”

    京城德农公司作为郑单958最大的经营公司,其在全国的销售网点在这两年早已铺满全国。

    也因此,对天玉1号带来的压迫感感受最深。

    尤其是在豫省,天禾当着德农的面搞了场声势浩大的丰收节,5500亩的玉米种植基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甚至还用玉米棒子搭建了各种造型和舞台。

    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农户,还带来了众多本地的媒体和游客,种植户下单的场景更是疯狂。

    在京城中关村的德农总部,总经理张雷看着各地汇总而来的数据,神色并不好看。

    产品经理出身的他,总是能在各种场合展示出自己对自家产品的乐观和自信。

    产品经理是引领者,不是听别人说产品好或坏而判断产品好与坏。

    要学会有理有据的吹牛皮,俗话说:宁可相信蛤蟆三条腿,也不相信产品经理的嘴。

    但天玉1号无论是在黄淮海,还是东北,抑或是其它三大玉米生态区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