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热销的农机 (第3/3页)
三包期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随后农机补贴,以及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又将丰凯推到了风口上。
直接起飞!
“全靠老板的英明决策!”
余洪海这个马屁拍的正是时候,郭阳大笑着。
丰凯拖拉机1月份的销量,就排在了拖拉机品牌国内销量的第2名。
仅次于华夏一拖。
第三则是雷沃。
去年的第一苏省盐城拖拉机厂已经掉队了,排在了第四位。
丰凯和华夏一拖的销量也很接近,稍微一波动,就可能改弦换位,丰凯的销售额还要高一些。
尤其丰凯还解决了产能问题,这是嘉禾最后一块心病。
如今这块心病去了大半,还成了嘉禾农业板块最重要的动力。
农机活了。
种子加工产能也就活了;
改良盐碱地、戈壁和沙漠,就有了动力;
苜蓿产业集群也有了支撑;
天禾自建制种基地也可以开始展开……
可以说,嘉禾的每一环都离不开利润极低的农机行业。
想到这,郭阳又看了看关程,作为丰凯研发中心的负责人,其应该是最拼的。
毕竟涉及的农机种类太多。
“辛苦了,两位。”
余洪海笑道:“哈哈哈…钱到位了什么都好说。”
关程也抿嘴笑了笑。
郭阳说:“今年有在职分红计划,待遇上肯定不会亏了你们的。”
年后,不少人都有过暗示,郭阳也清楚分红是要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步。
余洪海有丰富的海内外农机经销经验,也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各种农机补贴目录都是他跑下来的。
虽然技术方面还欠缺,但丰凯现在还离不了他。
没等多久
丰凯西北第一条生产线就正常运转了起来。
现场观察后,郭阳发现智能化程度上和后世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有些设备组装和运输还完全依赖人力,费时又费力。
未来这些应该都是用自动搬运机器人。
下料、焊接、涂装、内装……
大概需要10分钟,才能有一台拖拉机从生产线开出来,一天工作时间也就50台左右。
缺少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的加持,速度还是慢了些。
一边观察,郭阳也在想,该如何入局呢?
“对了,植保无人机研发进度怎么样了?”
郭阳看向关程,大疆无人机应该也快成立了吧,只是植保无人机应该是在2010年以后才面世的。
余洪海也被吸引了注意了,“去年金陵农机制造所,好像也立项了植保无人机项目。”
郭阳挑了挑眉,植保无人机他就知道大疆和极飞。
但大疆才是市场的王者。
“有专门的研发小组,主要是还没解决适用于我国农业生产的无人机平台。另外,施药理论研究也相对匮乏。”
顿了顿,似乎是在思考,过了会儿,关程才继续说道:“微机电制造工艺的研究成功,大幅降低了传感器的价格和体积,今年确实是发展无人机最好的窗口。”
但植保无人机的需求太少,并不能支撑技术的迭代进步,最好还是从民用无人机入手。”
郭阳突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
可能是最近看多了,对未来科技多了份认知,尤其是互联网和核心算法。
丰凯的无人机技术底蕴,来自于他从汉诺威解析的雅马哈无人机。
看似技术很先进。
但核心算法上就落后了,未来的大疆一比,那就傻眼了,差距不是一丁点的大。
好在还有机会。
大疆应该才成立吧!
郭阳说:“改!先从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入手。”
“同时也联系微光公司,时刻关注羊城和港岛无人机的发展情况,每半个月发份报告回总部。”
数字化、智能化,以及核心算法,郭阳顿时就联想了起来。
大疆的崛起也离不开背后羊城的硬件支撑。
思路一下子清晰了。
该出手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