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物农药 (第2/3页)
心改良过,更加的肥沃,病虫害也确实明显,还有草害的威胁。
全王生物在青禾也建了工厂,不过只做粗加工,苦橐藤素的提取还是主要放在了兰市和玉门。
生产好的生物农药已经运了过来。
杀虫剂、杀菌剂,郭阳还看到了一款名为‘青刈’的除草剂。
“这除草剂能用吗?”郭阳问道。
有机农场的负责人郎先鹏说道:“全王那边说的是可以使用,同样是植物源农药,不会有农药残留。”
郭阳看了看青刈的成份和用量建议,算了下,一亩地要用二两农药,但也没经过有机认证。
除草剂这东西很敏感,郭阳想了想说道:“除草剂还是不要用了,尽量采用中耕的方法除草。”
“这只是试验点。”郎先鹏道,他认为老板有些小题大作了。
“那就换个地方,不要在青禾试验。”郭阳打量了郎先鹏一眼,小伙儿语气里的不耐烦他感受到了。
不耐烦可不行啊,有机农业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还要能亲自动手干农活。
但接下来郎先鹏的表现,还是让郭阳对他的印象有所改善。
全王发来的农药都是商品包装,有液体,也有粉剂。
郎先鹏就这样带着几个工人给蔬菜喷起了药,或者是撒在地面上。
“单靠生物农药还是有些单薄。”看了几种农药的包装介绍,郭阳若有所思。
生物农药里苦橐藤素的含量只有0.5%,剩下的99.5%都是矿物质。
这个比例虽然安全,但见效确实更慢。
郭阳在青禾逗留了两三天,害虫才彻底的死去。
另外为了保证药效时长和效果,苦橐藤素的保质期也很短,只有三个月,仅有化学农药的三分之一。
不过优点也很多,苦橐藤素的效果比普通生物农药稳定,选择性也较广,毕竟能杀四百多种害虫。
药效方面全王实验室提供的数据:时效是一般化学农药农药的2~3倍,不过还没有得到大田验证。
喷洒农药三天后的检测结果显示,确实能实现零农残。
生产成本也很低,因为苦橐草中的苦橐藤素含量比较高。
主要的成本还是来自研发,这一点只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配合另一款益草剂更是天然草场的最佳解决方案。
但郭阳依旧认为这还不够。
生物防治是个综合课题,物理和农业手段也必须用上。
物理防虫就是利用杀虫灯、黄板和蓝板、性诱剂和醋液、套袋和防虫网、电磁辐射等等手段,来直接和间接杀灭害虫。
还有种生物手段就是利用天敌,如七星瓢虫、螳螂、草蛉等,这些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等害虫的数量。
只是在国内很难实现。
一直到2024年,才略微有些起色。
比如农夫山泉等企业就有动物天敌方向的技术岗位,专门研究柑橘和茶叶的天敌防治,确保原料安全。
现在想做确实有点难度,但越难做起来才有价值。
世界上最大的剧毒农药在华夏生产,所以国内的农场想获得国际有机认证是很难的。农业生物防治在许多发达国家都能成功,唯独在国内不能成功。
因为搞虫情监测的、卖农药的、生产农药的,基本上是一伙人。
可能地里没害虫,往上报的内容就成了发生了大量虫害,农药大面积一喷,害虫没杀死,天敌就灭绝了。
这样搞自然农药越用越厉害。
但全王生物是个例外,辣椒-植物提取-生物农药,完全没有任何化学农药的背景。
产品研发也是围绕嘉禾体系进行。
已登记了多个生物农药,杀菌、杀虫都有,连除草剂都搞出来了。
现如今又收购了除虫菊和印楝等方面的企业。
再多试一试天敌防治又何妨?
郭阳拨通了余秦的电话。
“在哪儿呢?”
“山东。”余秦说道:“和袁文武袁总在一起,全王的农药已经在德农农资超市上架了。”
德农农资超市已经从天禾种业脱离,袁文武依然是总经理。
“哦。”郭阳问道:“效果怎么样?”
“还可以,很多做出口蔬菜的种植大户进行了尝试,效果不错,返购比例很高。”余秦说道。
“价格呢?就没人嫌贵?”
“贵?相比进口的,全王每100ml已经便宜了五六十元了。”
德农的一处农资超市里,不少大户都是几千、几万元的拿货,余秦想了想,又说道:
“苦橐藤素的药效时间长,打一次能管三个月,有些大棚蔬菜一季甚至只需打一次药,本来就零农残,用药还少,对种植大户可得节约不少成本。”
“袁文武找我来,就是想在终端再进行一次提价。”
郭阳听了,心里也只想说卧草,这怎么和他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呢?
比进口的便宜是事实,但也比国产的贵很多啊!
进口的100ml要100多元,全王就要40~50元,但国产的只要15~20元。
后世竞争激烈的时候,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