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三章 杨柳飘絮;蜜源基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三章 杨柳飘絮;蜜源基地 (第2/3页)



    “树还能绝育,长见识了!”

    “飞絮飞了几千年了,为什么你不喜欢就要给人家打绝育针(狗头)。”

    “京城你快打啊!我的鼻子还想活。”

    不只是兰市,西北其它城市的市民也想起满大街给杨柳树打针输液的场景,才恍然大悟。

    “现在的技术真牛逼!”

    “这效果杠杠的。”

    ……

    京城,某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正一脸苦恼的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老王,你们不是在搞那什么高接换头吗?到底有没有效果?”

    面对主管领导的询问,园林绿化局的王副处长无奈说道:“今年才把树干锯掉嫁接成雄株柳树,至少要等三年才能看到效果。”

    见局长脸色不渝,他又说道:“理论上可行的,但高接换头只对柳树管用,杨树该飘絮还是要飘啊!”

    局长又问:“打针呢?”

    “每年都要打,技术要求也高,而且现在的药剂成本普遍太高。”王副处长说道。

    “那不可能真要砍树吧!”

    “明年就奥运了,谁敢去砍树?”局长神色一黑,“砍了树谁去防风沙。”

    杨柳树是京城主要的乡土树种,蓄积量也占到了全市的百分之四十几。

    京城杨柳雌株体量较大,全部砍除只留雄株不现实,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全部换树种也不现实。

    乡土树种相对安全并有诸多优势,将大量乡土树种换掉,极有可能带来无法预测、不堪设想的生态问题。

    很多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平衡的案例已经给了我们太多教训。

    一时之间,京城也找不到太好的办法。

    会议室一片沉寂,烟雾缭绕。

    这时,一位年轻小伙说道:

    “局长,我在网上看到甘肃那边的城市,今年受杨柳飘絮的影响很小,说是打了绝育针,要不要问问?”

    王副处长下意识的说道:“都说了很贵,成本很高,最多只能在明年奥运场馆附近打打针。”

    “甘肃那边是个例吗?”局长鼓励式的看向小伙。

    “不是,应该是普遍性的,兰州、酒泉、西安好几个城市今年都控制住了。”

    王副处长讶然的说道:“怎么可能,那得多少钱?”

    “问问不就知道了。”

    很快,答案就得到了确定。

    西北不少城市都使用了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成本比一般的药剂低,对树体的伤害小,自然技术要求也没那么高。

    其实只单成本低,就足够让人动心了。

    京城的杨柳树多,但西北的城市不见得杨柳树就会少。

    论财力,西北都是一些苦哈哈城市,别人都用得起,为什么我就用不起。

    抱着这种心态的城市不少,问一问又不会亏本。

    即使不上门询问,在农资经销商的推销下,不少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也动心了。

    足够便宜,效果好,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除了每年都要打针,就没其它什么缺点。

    无论长期使用,还是临时应急,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兰州全王的一处实验里,几个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一声不吭的在玻璃瓶里调试着各种试剂。

    粉的、红的、蓝的……有些还翻滚着冒着泡。

    仿佛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看着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大反派。

    好一会儿,一群人才忙完,出了实验室,喝一口自己调配的植物提取物混合饮料。

    “慧姐,实验室去年搞的那个植物调节剂火了,知道不?”

    “哪个调节剂啊?”李慧挑了挑眉,说道:“这两年实验室出的成果多,记不住了。”

    袁方笑道:“给杨柳树绝育那个呀,你不是最讨厌杨柳絮了吗?今年兰州的飞絮少了好多。”

    “哦。”

    “听说好多城市都下了采购订单,尤其是京城,看到价格便宜,就一口气采购了一百万元,现在总销售额已接近千万元了。”

    “这个产品是你主导研发的,按比例来,销售提成是伱拿,只可惜这个产品利润不高。”

    李慧这才后知后觉的说道:“又到杨柳飘絮的季节了啊。”

    袁方无奈的扶了扶额头,还真是搞研究入迷了,不过在实验里大多数人都不是很关心这个。

    植物生长剂确实立了大功,一小瓶只要一两元,一棵成年的大树也只需注射四五瓶。

    一棵树的成本控制在10元以内。

    一些有钱的城市主城区全部杨柳树绝育,也不过几十万的费用。

    而一些小县城会选择只给核心区的杨柳树绝育,数量也就几百到一两千棵树不等,一年费几千到几万元。

    很多城市都能接受这个价格。

    点小钱,就能解决民生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全王生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登上了全国大舞台。

    近段时间,关注着相关动向的郭阳,也不由对全王的表现越发满意。

    ——

    时间慢慢走过五月中旬,杨柳枝条细长下垂,随风摇曳。

    而在戈壁上,黄点点,那是沙棘林细碎而坚韧的小朵。路过的汽车和旅人,没人会想到,在这干旱而荒凉的戈壁上,还能开出灿烂若朝霞的沙棘。

    沙棘林横成排,竖成列,一看就是精心管理过的标准化果园。

    就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越发惊奇。

    “这戈壁上尽是石块,这沙棘树不仅种成活了,还开了,还真是稀奇。”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不仅杨柳不飘絮了,戈壁上还变绿了。”

    “沙棘还真是一个神奇的品种。”

    “这嘉禾集团也真有些门道,听说沙棘期一过,就轮到红麻开了。”

    “就是沙棘结果还要等两年。”

    郭阳独自开车从沙棘林里穿过,原本裸露的、光秃秃的戈壁上,在沙棘林的庇护下,也长出了浅浅青草。

    更重要的是刨开表层的土壤,地下的渗漏环境被改变了。

    原本天然降水和人工灌溉可能十不存一,但现在沙棘和红麻根系密布,截留的水份已能做到十之二三。

    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今年春秋两季,整个30万亩戈壁和土地也将完成最后的种植。

    包括嘉禾的总部也将同样完成建设。

    不过房建施工郭阳不懂,这个工程也完全交给了蓉城大地公司。

    他来戈壁主要还是为了看一看养蜂的发展情况。

    沙棘也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在阿勒泰的青禾县,沙棘的朵就为蜂农提供了丰富的蜜源。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发展,嘉禾戈壁也已经具备了蜜源基地的雏形。

    不仅有沙棘,还有瀚海红麻,都是优异的蜜源植物,期4~8月,再种一些其它植物,加上天禾的卉制种基地,蜜蜂的采蜜期最大程度延长了。

    同时气候干燥,蜜蜂不易得病。

    总之未来可期。

    不过等郭阳到达放养场地时,依然被那密密麻麻的蜜蜂给吓住了。

    他没养过蜜蜂,但小时候被蛰过几次,那是真的要痛几天啊!

    草率了。

    难怪叫谢时杰一起,他居然不来,可能是早有预料。

    郭阳在心里嘀咕道:“估计谢时杰也被蜜蜂蛰过了,所以才不愿意过来。”

    “不过也不能这么想,头茬紫苜蓿也将进入收割期,他去看看也是应有之意。”

    郭阳在车上踌躇不前,很快就吸引了一位养蜂人的注意,走了过来,疑惑的看着他。

    只好硬着头皮将车窗摇了下来。

    “这蜜蜂蛰人不?”

    “不蛰。”顾怀海说道:“哪儿来的?来干嘛?”

    看样子又是新员工了,郭阳笑道:“集团公司的,过来看看情况。”

    “噢,我是顾怀海,这里的负责人。”顾怀海说道:“放心大胆下来吧,蜜蜂这会儿不蛰人。”

    车窗已经摇下来一会儿,虽然有蜜蜂飞进来,但确实不蜇人。

    郭阳也搞不懂这是什么原理。

    但也放开胆子下了车。

    顾怀海提醒道:“关车门的时候小声点。”

    “噢。”

    场地里还有几名在忙着的员工,郭阳也看不懂,了解一番蜂群规模后,就直入正题。

    “有蜂蜜没?”

    顾怀海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这些领导来,都是奔着蜂蜜来的。

    “有,不过这些都是要拿去卖的,你要拿的话得找领导打批条。”

    “哦,我也就这么随口一问。”郭阳笑道:“这蜂蜜怎么样?”

    “还可以。”顾怀海说道:“色香味比较稳定、成熟度也高,就是沙棘树还太小了。”

    “等6月份就好了,瀚海红麻的多更适合酿蜜,不仅多,而且产出的蜂蜜质量会更好。”

    郭阳可记得瀚海红麻的特性里有这么一条,其粉对蜜蜂有异常的吸引力。

    又在蜂场里呆了一会儿,郭阳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比如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