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五章 稻田,果园,苗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五章 稻田,果园,苗圃 (第3/3页)

次植保无人机飞防测试是莫从伟亲自主持,也是发布会前最重要的一次测试。

    丰凯团队将会拍摄各种视频,在发布会上进行更直观的展示。

    寒暄了几句,郭阳便让莫从伟开始准备,自己则是和周述聊了起来。

    周述说:“这片果园最大的问题还是土壤,酸化严重,ph均值5.09,有些甚至能低至4。”

    “这么低?”郭阳讶然,西北是盐碱化,四川又是酸化,要能综合一下该多好。

    “是啊,土壤缺乏钙镁等元素,只用有机肥恐怕不够,得上化肥了。”

    这是周述面临的最现实问题,品种是好品种,但一边是土地缺肥,新发的叶片嫩梢开始泛黄。

    一边又要少用化肥,还不好反对,因为是老板确实这么提了。

    所以这次老板能来,周述也直言不讳,如果真不能用化肥,那也没必要在这干了。

    有机果园?

    树都长不大,全是老小苗,搞个母鸡的有机啊!

    “春季没施肥?”郭阳问。

    “冬季埋了有机肥,但营养来得太慢,这次刚好用无人机喷施点叶面肥,但还是不够,得上尿素,博肥勤施,早点让树发梢。”

    郭阳很快就明白了症结所在,周述说的确实有一定道理。

    说明嘉禾在果园的技术体系上下不畅通,决策的人不太懂果园的种植管理。

    就算要搞有机农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也可能和采购管控有关,有机肥内部能提供,而化肥则需要外购,又是大宗物资,随便一贪,就是几百万。

    畏手畏脚,这是弊病。

    郭阳也没当场下指令,而是打了几个电话,详细了解了情况,才有了决定。

    这时,莫从伟等人已经操纵着无人机飞了起来,悬停在厢头。

    等调控好后,就开始沿着笔直的厢垄喷洒雾化的叶面肥。

    另外还有一台大疆的航拍机跟在一旁记录喷洒的过程。

    围观的村民也连连称奇。

    就算是周述等见过国外机械化作业场景的技术人员,也被这一幕惊讶住了。

    郭阳淡然的对周述说道:“沟通好了,该施肥施肥,尿素也可以上。”

    “好。”

    周述笑了起来,别的不说,老板这行动力够可以。

    “老板你放心,化肥不会多施,等有机肥见效,土壤改良好,就逐渐断掉化肥,品质保管不会差。”

    “行,三年后我要吃到果子,有问题没?”

    “没问题,只要肥能跟上,这树长得快,三年挂果不成问题。”周述笑道。

    “老板,你等会儿去看看苗圃就知道了,半年时间就能出圃的苗木可不多见。”

    无人机的飞防看起来很成功,这边也有莫从伟在跟着,郭阳便和周述去看了看苗圃。

    苗圃也很现代化。

    总共投入了约300万元,建成了这么一座柑橘无病毒苗木基地。

    比郭阳当初预想的1000万要节约了三分之二。

    整个苗木基地由无病毒苗木采穗圃网室、育苗温室、设施大棚、母本园、苗圃150亩和示范园350亩组成。

    “老板,目前基地已经收集整理优良柑橘品种47个,其中脱毒品种21个,脱毒母本8000余株。”

    “哪来的?”

    “我们和川农、西南大学、中柑所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品种主要是从中柑所引进的。”

    “噢。”

    柑橘的品种一共有两千多个,所以基地里这四十多个不足为奇。

    不过郭阳还是认真的看了看,就当是学习嘛。

    溜达了一圈,郭阳对品种情况也摸透了。

    “今后几年,除了自有品种外,还要重点推广不知火、爱媛、春见、大雅等苗木。”

    “好。”

    “预计一年产能是多少?”

    “每年可以出圃50万株优质柑橘无病毒营养钵苗木,基本是全省最大了,但比重庆差不少,主要的竞争对手也是重庆。”

    国内柑橘科研最权威的要数华中农大,有国家柑橘产业首席科学家邓秀新院士;

    其次就要数重庆的中柑所和西南大,又聚集了美利坚施格兰、新加坡复发中纪、濠江恒河3个国际大型龙头企业,还有9家国内的苗木企业,还有农业部948项目引进的上百个优良柑橘品种。

    甚至良种无病毒工厂化容器育苗都是施格兰从老美引进的。

    在苗木建设这块,重庆的优势直接拉满了,育苗能力在几年前就达到了1000万株。

    不过重庆除了杂柑,还有脐橙,再说在杂柑新品种推广上,大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

    郭阳还知道哪些杂柑品种更适合西南地区的环境。

    嗯。

    优势在我。

    也许这一世鲜食杂柑能更早火起来。

    从苗圃基地出来,莫从伟那边也快忙完了。

    “没问题吧?”郭阳问道。

    “可以了。”莫从伟点了点头,“发布会定在5月28日召开,老板要不要参加?”

    “大疆的航拍机也一起吗?”

    “对,还有新款的猎豹拖拉机也要发布。”

    郭阳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我就不去了,但会上网关注这事的。”

    莫从伟稍微有些失望。

    “对了。”郭阳想起一事,“无人机飞手的培训有计划吗?”

    “在飞手训练这块,从运输麦秸秆,水稻播种和飞防,果树飞防,东和农机一直是全程参与的,已积攒了几千多个小时的经验。”

    莫从伟想了想,又说道:“农药配比,种子用量这块的经验也是他们在负责总结。”

    “那对外培训呢?”

    “也是由东和负责。”

    郭阳从昨天就有思考过,“以后飞防可能普及得很快,单靠东和还不够,最好能成立个飞防学院之类的培训机构。”

    “普及应该没那么快吧?”

    “早做准备。”郭阳说道:“各个子公司也需要培训飞手,不能全指望东和。”

    “10万人吧,国内的水稻田就至少需要这么多飞手,就先定为十万天兵计划吧!”

    不只是莫从伟,就连在一旁听着的周述都有点咋舌。

    10万天兵?

    那是不是还有10万天将,凑齐就可以去攻打峨眉山的猴子了。

    莫从伟对普及速度没那么乐观。

    近半年来,无人机经过多次优化,定价也降低到了10万元上下,但大部分农民依然很难承受。

    相比雅马哈,丰凯在能效上确实有很大优势。

    但岛国农户和国内农民经济能力差距不小,想快速推广开,并没有那么容易。

    莫从伟也不是很自信。

    当他回到鹏城,把这一消息和团队做了沟通后,众人也是想法各异。

    “10万天兵计划,听起来不错,从长远来说,我觉得没毛病。”

    “会不会太赶了?”

    “又不是一次性培训完。”

    “管他的呢,发布会终于要召开了,期待已久啊!”

    “不只是我们期待,业界也很期待,有很多航模爱好者都在打电话催。”

    当丰凯的无人机在沙海走红的那一刻起,众人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

    只是大疆的航拍无人机虽然做出来了,但运动相机的画面还不够高清,对于一款航拍机来说,这是致命伤。

    此前发布会一拖再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过也无所谓了。

    现在植保无人机才是主角。

    丰凯也不搞预订那一套,嘉禾内部都已经用上了,生产基地也是现成的,不用看单下菜。

    发布会只是个形势。

    郭阳也回到了酒泉,做着出国前最后的准备。

    5月28日,下午三点五十。

    郭阳在办公室里打开了电脑,观看着这场备受期待的发布会。

    现场在鹏城会展中心举行,预计四点开始,预期时间一个半小时。

    不少前来的记者都觉得这个时间不错,喝个下午茶,就可以前去参会了。

    等四点钟时,发布会现场已经坐满了人。

    当蒲飞、莫从伟、汪涛走进会议厅,闪光灯纷纷亮起。

    “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的发布会,这是大家一起见证丰凯植保无人机改变全球无人机行业的一天。”

    现场安静下来,静静的看着莫从伟,原来这个黑脸汉子才是今天的主角。

    这一刻,郭阳觉得穿上西装的莫从伟,有种独特的气质。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