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七十七章 千万亩产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七十七章 千万亩产业 (第2/3页)

现场被逗笑一片。

    领导说道:“郭总,现在我们这一桌可都是你的人。”

    “就是,就是。”

    “大伙还愣着干嘛,郭总这酒可没怎么动啊!”

    即使郭阳酒量不差,但也经不住这么造,不由暗叹失算了。

    都怪秦立军,没说清楚,他还真以为只有领导,不然高低得带几个能喝的。

    一圈应付下来,郭阳已有了三五分醉意。

    但也打起精神和各地市的领导人沟通聊天,各个地级市的情况各不相同。

    陇省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平原土地少,高山、平川、盆地、戈壁和沙漠多种地貌交错分布。

    总体上可分为四大区域:河西走廊、甘南高原、陇中黄土高原、陇南山地。

    而这次主要是河西走廊和陇中黄土高原地界。

    也没有深聊,随意交流了几句,具体的框架细节,肯定不能在酒桌上谈。

    这场酒局一直持续到深夜,郭阳喝得晕乎乎的,又单独陪领导喝了会儿茶,回家后倒头就睡。

    半夜还是被尿憋醒的。

    醒来后只感觉浑身不不自在,迷迷糊糊的起了泡了杯蜂蜜红麻茶喝了后,才感觉好了些。

    “以后可不能这么喝了,身体太遭罪了。”

    “这辈子可得长命百岁,不然可领不了几年退休工资。”

    经过这么一折腾,躺着床上的郭阳却一时睡不着了。

    干脆起床到书房看了会儿管理方面的书籍,不出半个小时,睡意就来了。

    一觉到天亮。

    身体居然恢复得七七八八了,再冲泡一杯蜂蜜牛奶,疲惫感也跟着消散。

    “这蜂蜜牛奶的功效被低估了,河西乳业推出了相关产品了吗?”

    郭阳准备到公司了后问问,不过很快就被各种事务缠身。

    下午时,又继续推进文冠果项目的进度。

    主要是各种框架协议,自上而下的落实,比如发展模式上和南方不同。

    在陇省地界,因为嘉禾的信誉很高,基层的官员和老百姓比较能接受‘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等合作模式。

    嘉禾也倾向于这种方式。

    农户以土地入股,嘉禾提供全部的种苗、技术、农资,生产出的文冠果卖给提炼厂,价值单独核算。

    相当于土地统一由嘉禾规划,再支付一定服务费给农户管理。

    这样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的收入上限会更高,下限也有基础的服务费兜底。

    对嘉禾来说,不用培养大批的管理员,基层管理的活力也更高。

    顶层设计做好了,随后就是产业规划。

    这方面宁小婧牵头,治沙所、农科院,以及陇省农大和西北农林等多所高校已经提前准备好。

    有领导表态后,各方和地级市进行了详细的磋商,确定了最后的范围。

    大致依然是围绕着疏勒河、黑河、石羊河、黄河、渭河、泾河、环江等流域治水、治沙、调产业结构。

    当然,现有的优势产业肯定不会去动。

    除了部分流域上游的移民,涉及的土地也多是荒山荒滩荒漠。

    规划很宏大。

    仅第一期,也就是明年实施的土地就超过千万亩,文冠果的规划种植面积超过600万亩。

    当整个详细的规划由省里和嘉禾一起报往国家领导中枢后,有关投资就抑制不住的往四周发散。

    这又是一项高达数百亿的投资!

    各省再也按耐不住!

    纷纷打探起消息,当得知是关于文冠果能源林的投资都犯起了嘀咕。

    原油大跌,这玩意还有投资价值吗?

    现阶段也只有各省的三北防护林才会种文冠果吧!

    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低效林很多,经济效益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大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这还是企业投资行为。

    不看好产业未来的人占了绝大多数。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整体的规划报上中枢后,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在京城的一处会议厅里。

    以京城林业大学高民教授为代表的反派表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文冠果的产量问题解决了吗?千一果可不是说说而已!”

    华夏农大的也很认同这一点,“现目前,各地的文冠果和麻风树一样,都处于比较低效的状态,原料供应确实是很大的瓶颈。”

    然而,不管有再多的问题,嘉禾和省里都始终站在同一条线上。

    态度坚决。

    信心十足。

    当质疑声越来越多时,当领导问出为什么省里会选择毕其功于一役时,省里的领导掷地有声。

    “地形复杂,多山少水,生态环境脆弱,陇省没有支柱产业。”

    “经济主要依赖农业、矿产和旅游业,但这些产业附加值低,难以带动整体发展。”

    “历史上,我们错过了工业化的机会。”

    “如今,当又一次和省里完美契合的产业规划出现时,我们没理由不抓住。”

    “而且,这不是传统的农业,我们的目标是生物能源!”

    “这是一个前途无限的产业!”

    “毕其功于一役又何妨!”

    领导:“如果失败了呢?”

    “现在这十来个地市,辖下重度贫困县多达二三十个,再差也不会比现在差。”

    省领导又重复了句:“失败了也不会比现在差。”

    随后又谈起了古浪和民勤,聊起了八步沙,说起了青土湖。

    各区县一直在和荒漠、戈壁、沙漠、黄土荒山斗争,沙产业也在做,树和草也在种,但产出的都是农产品。

    农产品又管得了几个钱呢?

    就算种子又值几个钱呢?

    只有往更深入的产业进行延伸,才能实现经济突围。

    “沙产业是基础,种子是基础,生态治理也是基础,能源才是我们押注的未来。”

    面对省里的孤注一掷,面对那十来个地级市的勠力同心,无论是专家组,还是领导都不好再说什么。

    但这次的主体是嘉禾。

    绝大部分的投资资金也是来自于嘉禾。

    领导看向坐在一旁认真写写画画的郭阳,问道:

    “敦煌西湖湿地项目才开始,粮油上又在搞四散化,又搞一个这么大的项目,郭总雄心不小。”

    郭阳将钢笔压在笔记本上,很想说句心里话:嘉禾有钱啊!

    但也只能在心里想想。

    沉吟了会儿,郭阳说道:“资金压力确实挺大。”

    “西湖湿地、沙海的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