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三章 嫉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七十三章 嫉妒 (第2/3页)

民的施药方式。

    但它依然是小众产品,一年的销售额也不够二三十亿,这只能说是九牛一毛。

    另外,根据国际机构的统计,研制一种农药新的活性成份,从开始研发到实现产业化,平均需要9.1年,研发费用达到2.1亿美元。

    研发型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企业能凭借产品专利保护在保护期内获得独家生产权力,从而获得巨额垄断利润,而在专利保护到期后,这些企业在产品上的技术水平仍要高于纺织型企业,其产品毛利率也将长期高于业内平均水平。

    目前,除孟山都外,其余五大巨头新型农药研发费用在销售额中的占比都约为7%。

    但即使这样,高投入、高风险也使得六大巨头越来越难以承受。

    在全球创新型农药原有产品不断失去专利保护的同时,新药推出速度却明显减缓。

    最终导致六大巨头走向了合并。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在90年代末的农药行业低谷期,通过一系列的资产重组,十家世界大型农药公司最终只剩下六家。

    如今只不过是从六变成了四。

    全王生物不过是走了大运,从植物中发现了新的活性成份,但这种事是能持久的吗?

    植物学这门学科已经发展了上百年,生物成分的研究国外也积累了数十年,要想找到新的成份难如登天!

    并且,由于作物存在抗药性,任何农药都有其使用周期,农药需求无法单独依靠专利产品得到满足,所以才有了仿制药四小龙。

    一旦全王生物的新型生物农药研发不能跟上,其也将被掩埋在历史尘埃当中!

    杜邦、先正达、巴斯夫等等都深耕国内市场20余年,在价格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凭借环保高质量的产品、受专利保护的农药品种,占据了国内中高端农药市场。

    在过去的20年,巴斯夫在华夏的累计投机超过20亿欧元,未来3~4年,巴斯夫在亚太地区还将投入20亿欧元!

    巴斯夫只是一个例子。

    还有人尽皆知的陶氏杜邦合并,孟山都收购先正达,他们都盯上了国内的农化市场。

    所以,我们需要自己的农化巨头来守护粮食安全,生物农药承担不了这个重任,农化企业中也只有化工和中化能这个实力!”

    林松的发言于普通人而言遥不可及,但在农化圈子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制造了一些恐慌,引发了对此粮食安全的担忧。

    郭阳也看到了林松的发言,嘉禾在其中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但很明显其想传达的意思是中化和化工的合并,他思考片刻后就把电话打给了刘德树。“刘总,这次中化好像成了猎物?”

    “是猎物,还是猎人,不是化工集团说了算的。”

    在一间明亮的办公室里,刘德树也在看着林松的发言,心底里有些不屑。

    “化工集团这两年的业绩不行,只能采用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郭阳笑了笑,“中化反而在蒸蒸日上,看来即使要合并,也是中化占主导。”

    刘德树说:“但我最多还有两三年就退休了。”

    两个央企的合并,即使都属于体制内,但也不是那么容易,一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刘德树面临退休,那其他的候选人中最有机会的是谁呢?

    自然是化工的任建新。

    对任建新,郭阳是天然的不喜欢,不只是他主导收购先正达,也因为潜在的矛盾。

    嘉禾和中化也有业务冲突,但刘德树的占有欲并不强,更喜欢合则两利。

    而任建新更像是一个资本家。

    郭阳听明白了刘德树的意思,“如果他上位,嘉禾和中化的合作未来会走向何种地步,难以预料。”

    “但还有时间,这期间足够做出很多成绩。”

    “有人选吗?”

    刘德树说:“有。”

    “这两年嘉禾会和中化保持合作。”

    “有心了。”

    在这个位置呆了那么多年,中化留下了他很多痕迹,自然也有他想推上去的人。

    只是这并不容易。

    有一份好看的业绩自然是助力,而嘉禾的生物柴油,以及海外农药市场的开拓,都是极有增长潜力的市场。

    才传出合并消息,郭阳就打来电话,这让刘德树有一点合作的感觉了。

    在林松之后,也接连有人渲染四大巨头的强大,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