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家常的豆腐 (第2/2页)
红薯之粉,调以糊,与五花肉之糜相混,匀矣。红薯粉有粘度且韧,令鲜肉之糜不复柔弱,而增其韧道,益其实也。湖南之地,红薯丰饶,饥荒之时,以为代粮之佳品。湖南人对红薯之加工利用,已至极矣。洗净之红薯,加水捣碎,过滤曝晒,乃成坨粉。坨粉若粉状,犹淀粉也,可入诸馅;亦可为块状,若江浙之年糕,与诸肴配,皆成地域之味。
坨粉与淀粉同有高粘,然其在馅中存感甚强。虽皆用红薯坨粉于馅,然因配方之微异,各家之味则殊矣。取肥瘦四六之猪肉,剁为糜,加红薯粉、生姜末、胡椒粉等拌匀。蛋皮多用鸭蛋为之,裹肉馅而卷之,置蒸笼蒸之四十五分,熟则切段可食。蛋卷细腻鲜美,既可摆盘而食,亦可与鱼丸、油豆腐等共煮。
红薯粉爽口有粘度且韧,令鲜肉之糜不复柔弱,肉香盈溢,口感酥软而又韧实,结实若村妇之壮臂也。
俪君私下揣度,昔时肉寡薯丰,是否以薯代肉之制,犹湖南多地惯制之花肉,面粉与肉相糅也。薯粉与肉之合,既使薯粉此贱材得新生,于肉馅亦增其丰、实,更契湘人食量之需,是以湘乡糕成一绝。
此搭配,使糕点与湘人性情相得益彰,妙合无垠。读至斯处,正棠君忽忆三字“戳把子”,忆及昔年与爱妻相恋之时,上司之妇横加阻挠,其因竟缘于地域之偏狭之见,妄称此地特产“戳把子”,以贬湘人。
思及阿里之创者,初亦被讥为传销之诈,然爱妻信念不移,正棠君亦随之释然。总而言之,终获善报矣。正所谓:
相见何如不见时,
有情还似总无情。
此句虽非司马光《西江月》中原句,却借以抒发俪君与正棠数十载交情之深意。虽二人心中皆明江南院长一行略有瑕疵,然终未使熟稔之陌路人恶语相向,反成仇雠。时光乃万情之调和,事过境迁,一切皆成过眼云烟。愿大双小双等后生晚辈,亦能如此淡然处之,遇纠葛则从容以对,事缓则圆,安然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