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分道扬镳 (第2/3页)
”
“还有我!”
“我也是!”
人群中接二连三的挤出将士,他们都是没有家人的孤身子弟,根本不在意去哪,只要跟着刘继隆,去哪都行。
见他们不断走出来,张昶眼底也流露不舍,忍不住走上前对刘继隆道:“刺史,有家眷的弟兄倒也罢了,可这些兄弟都是孤身,节度使也会体量的!”
“刺史,将我们带上吧!”
“对啊刺史!!”
见张昶为他们说话,这些孤身的将士纷纷开口,
面对他们,刘继隆深吸一口气道:“我去寻节度使,若是事成,愿意随我去的弟兄就来东大营操训!”
“是!!”将士们回应的声音很大,几乎要把力气都用尽。
如此场景,说不感动是假的。
“去牵马来,我去城内找节度使。”
“是!”
刘继隆对张昶吩咐,张昶拉上斛斯光他们,很快为刘继隆牵来了一匹马,而他们几人也各自牵着马,显然要与刘继隆一起去。
刘继隆没有阻拦,而是翻身上马,带着他们往昌松赶去。
五六里的距离,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就是一刻钟的时间罢了。
随着他们纵马冲入城内,昌松城内的情况也映入眼帘。
春种已经结束,昌松城内的百姓们正在按照衙门的政策,对自家院子进行修补。
见到刘继隆他们,许多孩童都小跑追逐,笑声若阳光,驱散了昔日的阴霾。
街道变得整洁,许多屋舍没了主人,因为这半个月时间里,张淮深一直在往昌松、番和迁徙番将、番兵及其家眷。
不多时,他们勒马昌松衙门前,纷纷下马走入衙门。
穿过院子,他们见到了在正厅与李仪中、索勋等人议事的张淮深。
令人诧异的是,陈靖崇和酒居延竟然也出现在了衙门内。
“刺史!”
见到刘继隆,陈靖崇连忙起身,脸上笑容完全藏不住。
酒居延也在陈靖崇起身后跟上,毕恭毕敬的对刘继隆作揖。
“节度使……”
刘继隆带着张昶、斛斯光、马成、李骥四人走入正堂,对高位的张淮深作揖行礼。
见他们来的匆忙,张淮深眉头微皱:“你们这段时日都在东大营练兵,如今突然赶来,想必不是来找我叙旧的……说吧,什么事?”
张淮深的开门见山,令张昶四人面面相觑,但刘继隆却沉声道:“山丹军中的弟兄得知我要前往陇西,部分孤身兄弟希望与我同去,请节度使成全……”
“刘继隆,你过分了!”
张淮深还没开口,索勋就忍不住站了起来。
他眉头紧皱,面容不善道:“这昌松城中汉丁不过五千余口,你已经募去八百余人,现如今又要带走山丹的兵卒……”
“你别忘了,山丹的兵卒是节度使东征时留下的老卒,而不是你新募的兵卒,更不是你的私产!”
索勋所说的话都是有根据的,山丹军老卒一千二百人,新卒三千人,这其中五成老卒从沙州起义开始就跟随张议潮的。
剩下五成中有三成又是张议潮东征时在瓜州所募,刘继隆也是在那时参加的义军。
再往后,张议潮二次东征,收复甘、肃二州,最后停留山丹,将第三团和其它四个团留在了山丹,形成了山丹军的底子。
可以说,山丹军一开始就是张议潮麾下的老卒,这点从张淮溶就任山丹,城中几名校尉的姓名也能看出。
张淮涧、张淮满、张淮沂及索氏两名校尉节制了当时的山丹军五个团,而刘继隆当时虽然是别将,但只和第三团相熟些,也远远算不上是他的兵马。
只是后来祁连城之战、张掖之战、三次东略不断有人战死,不断招募新人,使得山丹军扩充至二十个团。
饶是如此,其中有十五个团都是半年前招募的新卒,而老卒中有七成都是张议潮东征留下的兵卒,只有三成是被刘继隆补员的兵卒。
索勋这么说,无非是不想刘继隆把这支军队带走。
毕竟今日说带走孤身之人,谁知道明日他会不会带着整支山丹军南下?
哪怕山丹军的家眷都在瓜、沙、甘、肃等州,可索勋还是不放心。
“行了……”
张淮深幽幽开口,索勋皱眉看向他,神色不解。
面对他的不解,张淮深选择了忽视,因为他清楚刘继隆带不走山丹军。
陇西的局势复杂,哪怕刘继隆在山丹军中威望极高,可山丹军大部分都是有家室的人,又有几个人愿意抛下现有的一切,跟随刘继隆去陇西呢?
“我给你三日的时间,你把这些人报上来,但甲胄要留下。”
张淮深还是选择了让刘继隆带走山丹军中孤身的将士,不过他没有让刘继隆连人带甲的把人带走,毕竟他已经给了刘继隆两千余套甲胄和数万石粮食。
“谢节度使!”
“谢节度使……”
刘继隆感激作揖,张昶等人也纷纷作揖,十分感激。
“三日后,李仪中率两千张掖甲兵随你南下收复兰州,好好准备吧。”
张淮深眼神复杂,刘继隆听后颔首:“末将告退!”
话毕,他带着张昶他们走出了衙门,而索勋也在他们离去后,立马对张淮深作揖道:
“节度使,敦煌那边知道了您的作为后,必然要弹劾您,您已经给刘继隆足够多的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