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五章 伯颜平章,朕等你多时矣。(四千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五章 伯颜平章,朕等你多时矣。(四千字) (第2/3页)

候,已然早就奉命率领一千精锐的大明铁骑于城下等候的杨能接到了城头上传来的传令声,大喝一声,手中的马鞭扬起,一千全副武装的大明骑兵齐整地翻身上马,随着号令之声,放松了缰绳,汇成了一道洪流,向着那只规模庞大的瓦刺使团迎去。

    “不知何年何月,我大明,不再畏瓦刺如虎狼,不再视边事为心腹之患。”立于朱祁镇右首的罗亨信抚着斑白的长须,发自内心地概然而叹。

    此言一出,左右之人皆心有戚戚,是啊,这个问题可不单单只是困挠大明,而是困挠了整个华夏千百年代的艰难重任。

    朱祁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淡淡地道:“朕倒觉得,戎狄与我中原,乃是此消彼涨的相互关系。”

    听得朱祁镇这一句话,顿时让所有人眼冒金星,此消彼涨大伙都能明白,可是相互关系这个词实在是让人觉得太过新鲜,可仔细一想,联系起了朱祁镇的前一句话,倒是觉得似乎这个新词还用的够恰当的。顿时来了精神,立起了耳朵倾听起来。

    “……我华夏强盛,戎狄必衰,若是我华夏势弱,内乱纷争,必为戎狄所侵,此几为有史以来之铁律,不知诸卿以为然否?”

    “上皇陛下之言大善,华夏若强,内治民生,外修甲兵,戎狄自然不敢轻犯。只是……”罗亨信话说到了一半却又卡在了喉咙,因为有些话实在是有点不太好意思说出口。

    不然朱祁镇倒是很不在意,径直接着说了出来。“若是华夏久疏于兵事,耽于安乐。又或是因为内部之纷争而衰弱之时,戎狄必能乘势而起,侵我中原之地,犯我华夏之民……”

    朱祁镇好歹也是常年混迹军事论坛的人物,也属于是一名优秀的文人型军事迷,很是认同网络上从军事观点的解释来分析两个民族。

    从军事结构上来讲,游牧民族是民兵结合,总人数少但战斗人员少,后勤压力低,战略战术机动性都比较高。而农耕民族,从民兵结合逐步向国家常备军发展,但后勤压力高又导致战斗人员不得不从事农民的工作,同时战略机动性就下降。

    战略目的上,农耕民族对草原的领土要求不高,战略目的只在于控制和防范,这就造成长期的战略防御,战术上又不便长期占领。而游牧民族,对农田的领土要求也不高,但战略目的更简单,就是获得物资,打了就跑,战略上是进攻,即便打不过了也可以跑或者直接打击进攻者的后方。

    所以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不存在战术战斗能力上的优劣,实际上战斗胜负双方都是平等的,关键在于大政策面的问题,农耕者由于自己在农田的一套战斗方式行不通时就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但当国内政局动荡时,消极防御就极其脆弱。那么必然会造成防御上的漏洞和不足。

    “老百姓都知道一个道理,从来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这句话俗,可他俗得在理。”朱祁镇扫了在场诸人一眼,丢出了这么一句话,让所有人都不由得精神一振,全都有些讶然地瞅着这位大明太上皇帝。

    这些文武官员也都是文化人,对于历史多少也是知道一些,或许朱祁镇说得有以偏概全,但是总的来说,的的确确是这么一回事,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上皇陛下果然英明,事实的确如此,草原之民千日之贼,而我大明,千日防贼,终究有百密一疏之时啊……”江福这个时候也忍不住搭了一句腔,最主要是朱祁镇的话说的实在是太挠人心了,至世祖后,大明在边塞问题上,一直就处于被动的守势,身为武将的江福自然这个道理,所以亦不由得不叹服。

    罗亨信这位老臣也点了点头,一脸的认同之色:“……怪不得,当初太祖、世祖之时,残元之势力犹盛当今瓦刺,然太祖世祖仍旧不惜国力,主伐大漠,方使我大明北彊,稍能休生养息,得数十载之安。”

    看着那些已然能够分辨人马的马队正加速驰来,诸人的议论之声也渐渐地被那越来越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