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养料 (第2/3页)
着用就行。李青松可不指望它们能像是在地球上那样,在恶劣环境中满负荷工作数年时间都没一点毛病。
搭建厂房的同时,正规钢铁厂的其余车间也在同步建设。
1100名克隆体之中,有高达350名克隆体投入到了这一座钢铁厂的建设之中。
为了方便建设,李青松甚至于直接在建设地点搭建了一座临时厨房。
每天都会有产自各个种植与畜牧、水产基地的食材用拖拉机轰隆隆的运到这里,直接就地做成饭食。克隆体们无需再回到主基地,就能在这里饱饱的吃上一顿。
同时,这里采用的也是日夜轮班制度,克隆体们两班倒,一拨去休息另一拨就来上工,不管什么时候,建设始终不会停下。
每到交接班的时候,便会有一百多名克隆体结伴,穿着宇航服小跑着从主基地的宿舍赶过来,吃饭之后就开始做上工前的准备工作。
完成了交接班,忙碌了一天的克隆体们就会撤出,先吃饭,然后同样穿上宇航服小跑着回主基地宿舍去,匆匆睡上一觉然后第二天再小跑着过来。
洛神星的这条峡谷之中便周期性的出现来回往复的人群,一时间,便连地表那些坚硬的水冰和岩石都多了一点被磨损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之下,钢铁厂专用的矿石处理车间、高炉车间、铁水预处理车间、精炼车间、铸造车间、轧制车间、后期处理车间,总计七个专用车间接连建成。
这在之前的钢铁厂之中可从来没有过。
之前的钢铁厂哪儿分这么多道工序。铁矿石运来了,直接丢到高炉里面,然后直接就把铁水灌注到模具里成型就完事儿了。
这也正是之前高炉产量低、效率低、产品质量粗糙的问题所在。
越是细化、流程化,产量和效率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才能稳定。
不仅如此,在不同的车间之间,李青松还史无前例的尽可能使用自动化设备。
譬如各种履带、传送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