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那个名为贞观的时代 (第3/3页)
到了这般灾景。
一阵骚动声传来,二人循声抬头,目光越过田野,只见几十步外一队身着官服的人徐徐走来,如群星捧月般拱卫着中央穿黄袍他的身影。
那人看上去在而立之年,身着龙袍,头戴翼善冠,生的龙凤之姿、天人之表。随着那身影的出现,众人都赶忙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所有人的目光集中于一点。
大唐人皇,李世民。
四周的百姓都伏低身子,在此恭迎圣上亲临,被他摆了摆手称免礼。他迈步上前,行至路边一个牵着孩子的农人身前,低头一看,那孩子头顶插着一株稻草,在风中微微地晃。
此乃插标卖首。在身上插稻草,意味着此子待售。
“汝为何卖子?”李世民温声开口,向那农人问着。
那农人大约是第一次见到当今圣上,站在那腿股打颤,嗫嚅着半天说不出话来。李世民见状,亦不多追问,只静静转头,望向一边站着的县令。
那县令早已经汗流浃背,见帝王目光转来,赶忙拜道:“陛下,近几月关内大旱、蝗灾横行,臣等已经开仓救灾,但灾民数多,实在力所不逮。酿成这等,是臣无能,实乃罪该万死...”
李世民听他说着,并未当场动怒,只再度抬眼,目光扫过那因干旱而显得有些发白的田地,扫过一块块裸露的地皮,扫过散落在田间半烂的稻杆,那稻叶上尽是蝗虫啃咬的痕迹。
大灾之年,贫穷之人命如草芥,就如这一根根半枯的稻草一般。
李世民伸出手,轻轻拔去那孩子头顶的稻草,遂而再度转向那带孩子的农人。
“此地有多少人卖子?”
“陛、陛下...”农人哆哆嗦嗦地道,“俺也不知具体...但俺村上,大约已有十几户人如此...”
李世民微微点头,转身走回背后的人马之中,方才的温声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帝王的威严。
“回京后,立即拟定诏书,检查京城仓廪,按需调粮至关内各地赈灾。此外...”
“调查此地百姓都将子女卖向何处。回去后,取御府内金帛将之尽数赎回,送抵父母。”
声音远远而来,传入田边的周无清耳中,令他神情微微一动,望着那番景象,若有所思。
注1.《贞观纪要·论政体第二》:“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