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3/3页)
求美人折。”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在场的众人纷纷起身不可思议的看向李卫,满脸震惊之色。四皇子大吃一惊,岂不知这小子还有此等才华。
赵白脸上没有丝毫的怒气,反而微笑看着李卫,他读懂了这首诗的寓意。
李卫回眸一笑,众人脸色巨变,纷纷扭头。只觉得肚中如翻江倒海一吐为快。李卫贱兮兮的摸样差点让众人呕吐!
————————————
求推荐票!求收藏,
-------------------【第24章 杀鸡儆猴】-------------------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扬州城人口众人,十分繁华,有“商贾如织”、“富甲天下”的美誉。
李卫背着手在扬州城里四处溜达,身后跟着老刘头和老三。人来人往的街道两边各式各样商铺,小商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李卫此时却没有心情闲逛这些店铺,他在观察路边乞讨的灾民。
“老刘头,在城西搭建一个粥棚。”
老刘头赶紧拿出图纸做上标记。李卫等人在扬州城逛了一下午,在城内选定了十个地点搭建粥棚用来救济灾民。并且去看了一下扬州官府设置的赈粥棚。
官府在灾荒中会有一些赈灾活动,而且,这些赈灾活动都是由地方官为主体的封建官吏们完成的,因而在这些救荒文献中,这些赈灾活动的效果极有可能被夸大了。但毕竟官府的赈灾是灾荒中的确存在的事实。
黄昏,天空下起绵绵细雨,一阵风挂过,阵阵寒风吹的路人不禁浑身一颤!李卫等人来到灾民最为密集的城南,城南是当当地官府设置的救助点,开了两个赈粥棚。粥棚外挤满了前来喝粥的灾民。
绵绵细雨,寒风刺骨,他们无家可归,没有地方躲避刺骨的寒风,他们挤在一起暖和身体。可并没有看见炉灶的烟火,李卫不明情况上前询问。
据灾民说,官府每天只发放一顿稀粥,而却盛一碗几乎看不到米粒。
李卫看着极度饥饿的老弱妇孺等待粥棚燃起炉灶,他们奄奄一息的神态和无助的眼神让李卫的心猛的一痛。
赈灾的方式有多种,但对于频临死亡的饥民来说,最有可能立竿见影的则是赈粥。赈粥可以将饥民从垂死的边缘拉回来。
李卫转身离去,一路上他心情沉重到了极点,在江都县也有不少灾民,但是冯月清并没有克扣赈灾银两。他并非不想重中贪污一点,因朝廷拨下来的赈灾银两被高官层层贪污,论到他手里已经没有几个子了,这个消息是郭师爷告诉李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