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5章 作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一卷 第5章 作品 (第1/3页)

    趴下。

    所有人,立刻趴下!

    氧气罩里吼也吼不出声,我只能挨个去踹众人的腿弯儿,迫使他们避开石洞。

    因为这洞里,可能藏着暗箭。

    所有人对古墓的幻想,似乎都离不开这么一个万箭齐发、瞬间把活人射成刺猬的伏弩机关。我也不例外。我本能感觉,仅凭一个小洞,要想夺人性命,只能从里面射出致命的箭矢,别无他法。

    围在小洞前的众人各挨一脚,痛哼几声,又回头瞧瞧我的脸色,再傻也明白了我的意思。除了齐师傅,大伙全都像被抽了脊梁骨的软壳虾,战战兢兢扑倒在齐腰深的水里,带动周围海水也颤栗起层层涟漪。

    但我们心惊胆战守候了半天,洞里也没什么动静。又是齐师傅,悠然自得地倚着石壁,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我们匍匐在地的全过程,拿手势示意我:乖徒弟,这离大过年还早着呢,你们先给我磕一个?我可没准备压岁钱哩。

    我还紧张地盯着那个石洞。齐师傅的目光在我与石洞之间游移几圈,就明白了。他笑了笑,伸出手指从洞中画出一道优美的抛物线,最终定在我的眉心——问,傻徒弟,你难道以为咱们站着不动,洞里就会~咻~飞出一支箭来吗?

    这机关啊,其实就跟你做人一样:做得越精细,活得越精细,反而越容易坏。这座古墓最晚也得追溯到唐朝了,又泡在海底这么久,如果我们还能撞见自动发射的机关,那可真是中华墓葬史上的奇迹了。

    他始终背对外人,用只有我俩能懂的警用战术手势跟我交流。我明白,他这是给我留面子。否则在场人会觉得我这个小领导一惊一乍,很不靠谱。

    齐师傅说得有理。迄今为止,考古史上尚未发现任何墓穴有能自动发射的弩箭机关。原因很简单。箭是金属,时间长了就会锈蚀,无法使用。

    我后退几步,贴靠在冰冷的墓道石壁上,试图让自己清醒点。或许是那间谍一路不停的言语施压,让我本就谨慎多疑的性格变得更神经质了。上战伐谋,我没有败给有形的敌人,却败给了无形的心理博弈。

    我不再理会那喋喋不休的敌人。绕过众人,我缓缓摸向石壁:整面石壁坑坑洼洼,似乎都是天然礁石制成。也许墓主人生前并不阔绰,或者施工缺少计划,导致建陵过程中材料短缺,只好从海底世界就地取材了。

    中心位置的猫眼小洞高出水面,差不多与一个成年人视线平齐。洞内黑乎乎的,一丝光也没有。入口略微收束,往后逐渐宽阔,呈现一个喇叭状。我小心翼翼把手指伸进洞,探测一下距离,约三指宽,应该是一扇薄薄的石门。

    “时警官,决定好牺牲谁了吗?”通讯机里的间谍开始催我。

    我依然没有理会他,举高了腕灯继续观察。又发现石壁上面有字:

    第一个字,头戴三角帽,有耳有底座,整体形状像个大肚花瓶,酷似涉案的青铜卣国宝;下面是第二个字,左右两竖,中间一道折,底部一条横,像人的嘴巴微微上翘。

    “时警官,你认识这两个字吗?”通讯机里的男人又隔空发问。

    “壶、口。”我下意识回答。

    这两个字都是象形字。应该是唐人故意仿刻的古文字,具体撰写原因不明。它们没有小篆那么圆润规整,大概是甲骨文或金文。由于工作原因,我曾经系统了解过古文字相关知识。但我没想到,这些无比冷门的知识居然会在一座海底墓穴派上用场。

    “不错。壶口,天下黄河第一瀑。”那间谍竟开始吟诗了,“时警官,我虽然不是中国人,但一直对中华文化很感兴趣。我不知道您是否欣赏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作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由北向南奔腾入海,至壶口附近,原本宽数百米的大河猛地收束到二三十米,水流就像从一只壶嘴向下倾泻,故名“壶口”。

    壶口并不是什么新鲜词,《尚书·禹贡》早有记载:“既载壶口,治梁与歧”。联系这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