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离乡进城 (第2/3页)
体每况愈下,各种病痛纷至沓来。她常常整夜整夜地咳嗽,那咳嗽声在寂静夜里格外揪心,仿佛要把心肺都咳出来一般。村里的赤脚医生来了一趟又一趟,开了各种药,可奶奶吃下去却毫无起色。去镇上医院检查,医生们也是眉头紧锁,动用了各种仪器,却依旧查不出病因,只能无奈地摇头,嘱咐多休息,开些调养的药后,便让他们回村了。
就在一家人沉浸在悲痛与无助之中时,消息传到了远在城里的亲戚杨翠兰耳中。说起这杨翠兰,与沐云川家的亲戚关系还得往上追溯好几代人呢。杨翠兰的爷爷和沐云川奶奶的父亲,乃是嫡亲的表兄弟,在那个看重家族亲缘的年代,逢年过节两家人还时常走动,只是随着岁月变迁,生活轨迹渐行渐远,彼此间往来也日益稀疏,不过这层亲戚关系终究是割舍不断的。
杨翠兰打小在城里长大,父母皆是小市民心态,平日里斤斤计较、爱慕虚荣,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她也养成了尖酸刻薄、嫌贫爱富的性子,对乡下亲戚本就瞧不上眼,觉得他们土里土气。此次听闻沐云川家遭遇如此大的变故,她心里其实是极不情愿掺和的,可耐不住家里长辈念叨,说什么都是亲戚,这个时候不能袖手旁观之类的话,再加上想着去乡下露个面,做做样子,也好在亲戚面前落个好名声,日后说起来,也算尽了亲戚本分,这才不情不愿地收拾了一番,坐着颠簸的车赶到了村子里来奔丧。
杨翠兰迈进小院时,脸上带着几分敷衍的哀伤,她身着一件花花绿绿的聚酯纤维衬衫,下身是紧身的黑色健美裤,脚踩一双红色塑料凉鞋,打扮颇为俗气。烫着一头卷卷头发,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却仍掩不住那股尖酸刻薄的神情。她看着院子里简陋的陈设,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嫌弃,不过在这种场合下,还是勉强挤出几滴眼泪,假模假样地跟着众人一起忙前忙后,操办着丧事。
丧事过后,奶奶沐陈氏拉着杨翠兰的手,干枯的眼眶里又泛起泪花,声音颤抖地哀求道:“翠兰啊,你看现在家里就剩下我和川儿了,我这把老骨头也不知还能撑多久,川儿还小,在这村子里实在没什么活路啊。你在城里待了这么久,见识广,人脉也多,求求你带带川儿吧,让他跟着你去城里谋个生计,哪怕就是打打杂、挣口饭吃也好啊。”
杨翠兰听了这话,眉头微微一皱,心里满是不情愿,却又不好当面拒绝,只得敷衍着回应:“哎呀,婶子,我在城里也过得不容易呀,这带个人过去,我还得操心他的吃住,万一有个什么事儿,我可担待不起呢。”
奶奶赶忙抹了抹眼泪,越发急切地说:“翠兰啊,我知道你是个好心人,川儿这孩子懂事又听话,不会给你添麻烦的。你就当行行好,帮衬帮衬我们这孤儿寡孙的,我这一辈子都会感激你的呀。”说着,奶奶作势就要给杨翠兰跪下,杨翠兰见状,赶紧扶住奶奶,心里虽一百个不愿意,但怕落个不好的名声,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勉强答应了下来。
“行吧,行吧,婶子,你别这样,我答应就是了。不过我可说好了,到了城里,他可得听话,要是闯了什么祸,我可不管啊。”杨翠兰撇着嘴说道,语气里满是不情愿。
奶奶一听杨翠兰答应了,顿时千恩万谢,脸上总算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神色,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而沐云川在一旁默默听着,看着奶奶为了自己如此低声下气地哀求别人,心中既感动又难过,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城里好好努力,不辜负奶奶的期望。
日子就在这样的艰难中一天天过去,祖孙俩相依为命,在这破碎的生活里努力寻找着一丝生机。然而,那隐藏在暗处的神秘力量,却如同潜伏在黑夜中的阴影,悄无声息却又无处不在,始终如影随形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仿佛在等待着某个特定的时机,将所有尘封的因果如潘多拉魔盒般一一打开,只是此刻的沐云川对此浑然不知,他满心只想着为了奶奶,为了这个家,要勇敢地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哪怕前方是布满荆棘与迷雾的未知旅途,哪怕恐惧与艰难险阻如影随形,他也决意要闯出一片天地。
奶奶沐陈氏在一旁忙碌着,为他收拾行囊。奶奶那驼着的背,承载了生活太多的艰辛,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的深深皱纹,犹如一道道沟壑,记录着往昔的苦难。满头白发在脑后挽成简单的发髻,几缕碎发垂在耳边,更显憔悴。她身着那件藏青色斜襟布衫,上面同样打着补丁,腰间系着的黑色围裙,不知伴随了她多少岁月,已洗得有些泛白了。
“川儿啊,到了城里,要好好照顾自己,别惦记着奶奶。”奶奶一边把几件叠好的衣服放进包袱里,一边轻声叮嘱着,声音有些沙哑,却饱含着浓浓的不舍,那声音仿佛带着千钧重的牵挂,萦绕在这小小的屋子里,也萦绕在沐云川的心头。
“奶奶,我知道了,您也要照顾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