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第3/3页)
百官为陛下庆贺,陛下尽可欣然接受。”
你心中怀疑,那我便给你最直接的回应!
闻言,刘庄微微皱了皱眉,“济世,你何时也会了阿谀奉承?”
“陛下。”
顾康并不慌张,依旧沉稳的道:“臣此次前来便是与陛下说此事。”
“河北树粟之势,远超往昔。”
“今年,定是个丰收之年。”
刘庄就这样默默的看着顾康,并未做出任何表态。
他是一个看结果的皇帝,不会因为任何臣子的话而动摇。
但刘庄也知道顾康的性子。
他从不会君山前戏言。
想着,刘庄微微点了点头:“好!”
“有济世此言,朕无忧矣。”
他并没有再说这件事的任何话题,而是直接如往常那般再次与顾康议起了当今政事。
对此,默默注视着这一切的顾易丝毫都不意外。
刘庄就是一个这样性格的皇帝。
他不可能做到始终完全信任一个臣子。
以耳目探查百官这一点便已经说明了这一切。
不过顾易却也并不担心。
刘庄并非没有优点,对于如今的顾氏而言,他只要保持着赏罚分明便足够了。
因为顾康的各种举措在顾易看起来,都没有任何问题。
相比于当代大汉的农耕水平,他这般做绝对会远超往年的产量!
......
果然,当河北之地大丰收的消息传到朝堂之时。
满朝皆惊!
亩产量二石的数字着实是震惊到了所有人。
要知道,如今之天下,哪怕就算以最丰收的那一年来算,最高也不过是这个数字。
而如今这二石却是均值。
土地最为肥沃的巨鹿郡、魏郡、渤海郡产量更是超过了每亩二石。
巨鹿就不说了,顾康这些年肥田的举措可不是无用之用。
但对于魏郡与渤海郡来说,这一次的产量便已经完全超越了以往的记录。
并且,还有各州郡国内的试验田。
顾康对于试验田的安排,就是以测试为主。
他将所有可以肥田的方法分别用于一块块田地之中。
虽然这种方法在如今的现代看起来并不科学,但以当前大汉的情况而言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这样做便注定了会影响到田地产量。
但既是试验田,便主要是为了试验。
顾康早就做好了要试验多年的准备,从而挑选出最符合天下各州的肥田之策来。
这注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而对于当今的大汉而言,河北之地的丰收便足矣!
刘庄的喜悦是肉眼可见的。
他于朝上,当即任命顾康为大司农,直接将他抬到了九卿的级别。
而这一次朝野上下,再也说不出来任何话了。
顾康此举,注定会是一件恩泽天下所有人的事。
而对于庙堂内的这些个占据天下大半土地的大族们而言,他们能得到的利益远远超过普通百姓,又有谁会拒绝这种利益呢?
举国同庆!
甚至当即便有大臣想要直接将河北肥田之策推广至大汉各地。
对此,刘庄自然答应。
顾康也是没有多说什么,他似乎已经通过试验田的产量,渐渐察觉出了地质不同所带来的差异性。
但要想在当前这个时代完全将这些研究透彻,显然是不可能的。
虽然各地产量不同,但却都远比往昔。
又有什么好拒绝的?
——次年,顾康更加具体的实施了肥田之策。
这一次,全天下的农耕热情仿佛都被点燃了。
尤其是在刘庄的宣扬之下,永平六年河北的大丰收已经天下皆知。
顾康简直是直接在天下百姓心中成神了。
竟然能以人力让土地增产。
再听说这一次仍是由顾康执掌肥田后,天下各地百姓无不欢声雀跃。
他们才是最为在乎粮产之人!
而这一年虽有小灾。
但整个大汉的粮食产量亦是远超往昔。
“粟斛三十。”
当这个现象于大汉出现之后,便足矣说明此事的影响到底有多么大。
刘庄在得知了此事之后,更是决定亲自率领百官祭祀刘秀,似乎是想将如今大汉的盛世告知给他。
百蛮贡职,咸来助祭。
此番祭祀虽没有那般盛大,但于整个天下的意义却是不同。
如今之大汉....似已有万邦来朝之象!.....
——————————
“永平七年,康掌天下田事,民皆从之,是岁大稔,仓廪丰实,粟斛三十,百姓免饥馁之苦。
康之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后汉书.顾康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