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17) (第2/3页)

世。这篇可不行。”

    蒲宗孟叫着李承之,让人将这份卷子给他拿过去。

    按照几天下来,双方都已经默认的顺序,这一回应该是依从蒲宗孟的意见,将之黜落。

    但这一回,李承之却没有摇头,而是将卷子给退了回来,“这篇很不错,道理说得很明白,文字也不差。”

    蒲宗孟的脸立刻就沉了下来:“就算是韩三参政那里,也没把话说得这般满的。”

    韩冈提物尽天择,是在说华夷之辨,是在说四方蛮夷的秉姓。

    可这篇文章里面,尽管看得出作者在引用物尽天择一说时尽量避免涉及华夏,但因为考题的缘故,这份卷子还是不免将‘物尽天择’四个字带入对国中时事的议论中。

    李承之用笔杆指了指房间左侧,又指指右侧,“传正兄,那两边都是什么?”

    蒲宗孟不要去看,也知道那边是什么。

    不过一个方方正正的竹篮子,但在篮子里面,还有着一摞试卷,总数尚不及一百份。看最上面一张的卷首处,被红笔圈了双圈,而且是并排的两个。若是往下翻下去,一份份试卷全都是如此。

    这不及百份的试卷,皆是词理俱优、超出侪辈的卷子。不用事后再研究、再斟酌,是看过之后,李承之、蒲宗孟两人就直接圈中的考卷,已经榜上有名。如果之后勘察原卷,若没有污损、别字之类的错误,排名必皆在前百之列。

    而另外一边,还有三个并排的篮子,里面的卷子,比起对面篮子内多了许多。不过总数到现在为止也仅仅六七百,即便之后还没有批阅完毕的考卷中还能入选一些,但最终也不可能超过八百。剩下三百名进士,在这不到八百份试卷中再挑选出来。

    五千人中,只有四百人能够中选,中不了的就得三年后再来。这不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什么?

    蒲宗孟明白李承之的意思,用事实说话。

    不过李承之如此坚持,难道真的是看好这份卷子?还是说为了交上这份试卷的考生。

    看起来的确是有点像事先约定好的。尤其用辞这般偏重气学。多半是韩冈交代照看的学生.

    蒲宗孟难得一回的犹豫了起来。如今新党势大,他只要想更进一步,必须旗帜鲜明的站在新党一方。但得罪了韩冈,走夜路也要小心几分。

    蒲宗孟苦思良久,李承之都已经批好了十七八分考卷,他才将将提起笔,然后在卷子卷首处点了一点。

    虽然不能说同意,但至少还有再议的余地。

    见蒲宗孟批好了这一份考卷,左边的胥吏立刻将卷子取走,新的一份试卷,又放在了他的眼前。

    蒲宗孟眨了几下眼,低下头去,再也不去管那份试卷。

    天,亮了又暗,暗了又亮,蜡烛也换了一支又一支。

    这一曰,牵动了成千上万贡生人心,紧闭多曰的贡院大门终于打开了。

    入夜时分。

    向太后依然没有结束她的工作,正在寝宫中召见刚回来的内侍。

    黄怀信是从密州刚刚调回来的。之前因为他曾经主持修补过龙舟,又曾经献上修堤飞土车,在将作之事上很有些才能。当朝廷需要水师,监造水师海船一职便落到了黄怀信的身上,很快便被派去了密州,

    登州与辽国不过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可以驻扎水师,却不能将造船的船场放在登州。而旧有的明州等处的船场,其所打造的船舶,又可能不适合北方的海况。所以专一为登州水师提供海船的船场,便放在了密州。

    不过向太后只问了黄怀信几个问题,就听见脚步声踏破小殿外的宁静,从模糊渐渐变得响亮起来。

    十几道脚步声由远及近,最后就在殿门外停下。门被推开,守门的杨戬从外进来,声音急促:“太后,礼部试的结果出来了!”

    向太后随即将黄怀信给忘了,“还不快拿来!”

    一封由火漆仔细封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