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中) (第2/3页)

运输收费也归入国库,不过其所收取的商税税入则直接送进内库之中。不管之后政事堂会不会拿着国债债券,从内库将钱给挖出来,太后那边是实打实的看见钱入账的。

    可是韩冈在呈与太后的一系列有关铁路轨道的奏章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提到了财税收入。提及保证纲粮稳定运输,占了三分之二,而军事用途,几乎每一份相关奏章中都有提及。

    在韩冈的议论中,铁路轨道赚钱只是次要,仅仅是贴补一部分修筑铁路的之处。真正作用,是要在七八天内,将上万大军连人带装备送到千里之外。旬月之内,百万石纲粮从江南运入京城。

    这是铁路的真正用途。既然大宋此前能年复一年的疏浚被黄河泥沙淤积抬高的汴水,能花费国库收入的六成来供给军用,那么修造铁路,保证京城的安稳,让国境上的守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援军,动员千万民夫,花费百万钱粮,都只是一桩小事而已。

    而且在韩冈直接控制之下,几条铁路同时铺设,动用的民夫成千上万,却也并没有造成士民沸腾的局面,一切都顺利的进行中。这不是三五人搜集几份材料,就能扳回来的局面。

    干线铁路的顺利,使得从东京城通往各县的支线道路早早的就进入了筹划阶段。由于京城的地皮极贵,经过的土地,田主也是成百上千,所以路线还在扯皮。但经过朝堂上的几次会商,决定允许田主购买股票,成为股东,以股权交换地权。

    经此一变,京师的世家大族更是群起云涌,也许要经常会被军事占用的铁路轨道干线是个赔钱货,可联通京师的支线,想也知道,肯定是大赚特赚。不说他事,只是朝廷允许铁路沿途站点上可以自行设立墟市,就知道其中有多少油水了。

    控制了如今最大的一块肥肉,韩冈正是如日中天,想动摇韩冈的地位,绝不是在现在。而章惇也不会糊涂到与现在的韩冈为敌,所以当他发现下面的人有所异动,才分外不能容忍。

    还好,相比起其他几个人,龚原坏不了事,留他一个,也能搪塞一下。

    章惇瞥了一下眼前的中年男子。

    龚原此刻半是羞怒,半是迷茫,对章惇的话也没有回应。如果是辩解经义,他能滔滔不绝,半日不歇,可说到朝事政事,可就只能算是一个庸才了。

    还是留着他吧。章惇进一步坚定了想法。

    无伤大雅,无害于国,更确切一点,就是韩冈曾经说过的人畜无害了。不留他,难道留与自己同名的安处厚吗?

    点汤送客,章惇在空无他人的厅中,只想叹气。

    这些人,看着廷推在即,便一个劲的想要兴风作浪,也不看看局面。

    政事堂只有两名宰相,已经必须增加人手。之前两次廷推无果,这一回,不会再拖下去了。

    按照与韩冈、苏颂的商议,这一回是四选二,但最终的结果还是看太后。廷推的前四名可以送到太后的面前。太后可以在其中选两个,但也可以只选一个,或是一个都不选。

    这两个名额之中,韩冈是肯定想要一个自己人来占据。

    苏颂六十多了,不过身体好,又会保养,看他的样子,应当不会比富弼活得短。富弼八旬才去世,而文彦博也八十多了,还活得开开心心,这两人都是朝中让人羡慕的老寿星。

    不过即便苏颂能活到八十多,他在朝堂中的时间也不多了。

    朝中公认的致仕年龄是七十,也有律条规定,但也不是那么死板,一般来说能活到七十的不多,七十岁还没病没灾的更少,退与不退只看有没有人说。

    当年曾公亮年过七旬仍留居东府,就是被一句‘老凤池畔蹲不去,饿乌台前噤无声’给骂走的。苏颂如果过了七十岁还不恋栈不去,自然会有人写新诗送他。

    高处不胜寒啊。

    现在的情况,苏颂一去,韩冈便是要独木擎天。本已是困难重重,日后将更加困难。他根基不厚,这是没办法的事,先天不足。像他这样父祖皆是庶民,靠着自身的努力跃过龙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