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调防 (第2/3页)
为前营,而乌里雅苏台被称为后营,常年都有大量兵马驻守,还有随军人员和当地的牧民百姓。
晋商就是在这些人身上赚钱,当然还有沿途的部落,极盛之时,大盛魁的车队不仅抵库伦和恰克图,也是能直接抵达科布多。
和记现在拥有二十一个辎兵团,未来会更多,少量的辎兵成为铜矿铁矿还有道路桥梁及军堡台墩的守备部队,多半的辎兵将成为工程部队,承担起造桥修路的任务。
北宋时野战禁军二三十万人,厢军也就是二线部队六十余万人,承担的任务也是地方驻守和看守监狱,维护看管大军草料场等任务,也承担救灾抢险和工程任务,不过论起真正的效能和费效比,宋时的厢军跟和记的辎兵当然完全不能比,不是一个位面上的产物。
张春牛原本应该调任更有作战功效的辎兵团队,不过孙敬亭应该是考虑过此人的“志向”,军司高层也不愿勉强部下效力,何况现在和记人才济济,倒是并不缺带兵的人才。
相反,有相当的才干,又不愿到战兵或带战斗辎兵的人才反而更少一些,张春牛现在是团级指挥,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到师级指挥,或是将来的军级指挥,未来的前途也并不算差。
在聂磊的带领下,张春牛在短时间内掌握了部队,接令之后就算正式上任。
军中也不准饮酒,交接仪式也相对简单,大家一起到团部会议室,聂磊代表军政军给大家介绍了张春牛的履历和功绩,然后卸任指挥交还印信,回军政司等待新任命,张春牛在军政官监督下接令上任,整套仪式就算走完了。
在接任后不久,十七团就按军令向蓟镇北方集结,在距离百里开外的地界停留下来。
这里原本是朵颜卫的地盘,主要是喀喇沁人为主,也有其余的部落构成。
现在朵颜卫已经彻底消失,喀喇沁人也归附和记,并且被分散安置。
诺大的地方寂寥无人,放眼看去只有天野苍茫,枯黄的草地长成一人多高,并无人割取。
若是几年之前,这里还有相当多的蒙古人分散放牧,在入秋之前,大量的草皮会被割掉储存起来,秋冬之时,牧人就会完成储草的工作。
现在这个时候,蒙古丁口锐减,经过几年的大战,虽然和记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屠杀,但战争死亡在所难免。
历次大战,漠南蒙古人最少损失了近十万丁口,加上有大量丁口转牧为农,还有一部份蒙古人当了辎兵或战兵,还有在军工司为工人的,贵族们大半集中在青城居住,现在还有一部份在受降城。
整个漠南蒙古不能说被打残了,但损失也相当惨重,漠南蒙古连同套部在内,丁口数在四五十万左右,几年的战争下来,五个丁口里最少战死一人,还有一半以上被分流,原本的牧场大量废弃也在所难免。
现在和记已经在尽量恢复牧场,毕竟毛皮和肉食还有奶食都是优质货物,不仅能够补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