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偷偷的挽了个圈套 (第3/3页)
入党发奖学金各种荣誉的优先度也不会太差,只是这时候你们在乎的不应该是这个,而是你大一时候到底跟着导师学到些什么?”
刚才有点欢腾轰动的气氛又安静了,还能思考的目光少了很多。
因为钱多多在提炼出更深的教导:“导师的同学朋友都不会太差,如果有机会能跟着导师蹭饭,多听听他们聊什么,不要在乎吃什么喝什么,多倾听他们聊的专业话题,不管懂不懂,悄悄记下来,一年的时间足够你提炼出来个论文方向,多跟老师导师请教,大二就把这个论文磨出来,不管多稚嫩,打磨出来,大三争取能找我们学创中心谈科研经费科研项目,谈和市场接轨的产业研究,也就是尽量做专业实习,大四该找工作的时候,你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钱多多举起手指,一个个指头立起来:“当你离开大学的时候,任何状态下遇见竞争者,他学术钻研,论文优秀,你也是,竞争者说他实习经验丰富,你也是,竞争者说他有导师人脉熟悉行业,你也是啊,而且退一万步说,你想再跟着之前的导师读研,你的导师会很欢迎你,这就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大学生涯,希望你们能喜欢。”
偌大个学术会议中心鸦雀无声,钱多多的表述再无半点投机取巧,所有过来人都听得出来,这是个压缩得极为密集的高效学习计划,这甚至是在逼着人从大二就开始比肩研究生级别了。
如果非要说这套做法的核心,可能就在于从一开始进校,就为大学新生们树立了极高的眼界,一开始就朝着研究生导师那个段位看齐。
眼界!
这才是钱多多最想递给大一新生们的法宝。
就像他从赵晓雅那里得到眼界一样。
大家来自各种各样的家庭,起点各不相同,眼界视野自然也不一样,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像自己这么幸运遇到赵晓雅,但如果能把这倾注到同专业的研究生导师那里,恐怕就有很大几率能强行拉高眼界,年轻导师当然好坏都有,但大概率都是品学兼优的尖子生,跟着他们不会错。
什么论文,什么平时成绩,什么发表期刊,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眼界看着的是高水平,在乎的是课题研究,这几年大学生活就不会荒废,只要能进了这个门,就走上了正确道路,进大学是来做学问提高自己的,而不是组队开黑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自由自在玩耍。
也许到毕业时候,可能学术上的差距还不能比肩研究生硕士,但眼界已经齐平,更重要的是,这时候才二十出头啊!
年轻时候最宝贵的就是时间。
会议中心里面不知道是从哪里开始鼓掌的,反正主席台上万校长在鼓掌,前排就坐就跟着鼓掌,学生们更是掌声雷动。
只要有人能听懂,并付诸实施,钱多多觉得自己就功德无量了。
不过新生总是生机盎然的活泼,居然有女生扯着嗓子:“请问学长你有女朋友吗?!”
马上就把会场气氛又笑得一片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