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2/3页)
58. De Long与Summers (1992)比较了世界上各个国家,发现那些投资水平高的国家、特别是设备投资高的国家,都具有较高的人均收入。后来还有些研究证实了这一看法。Hsieh与Klenow (2003, p. 1)将其描述为“经济增长实证研究文献中建立起来的最强烈的关系之一。”
259. Welch and Byrne (2001, pp. 93, 94, 107, and 171).
260. Truman Bewley (2002),以 Daniel Ellsberg进行的表明人厌恶不确定性的实验为基础,把人们对于不确定性的反应描述为惯性的;也就是,他们倾向于保持目前的状态。利用Gilboa and Schmeidler (1989)的不确定性理论,一些宏观经济模型已经开发出来,其中人通过一个最小化其最大可能损失的决策过程对不确定性作出反应。Sims (2001)回顾了这些文献,却认为这些模型对不确定性的解释过于狭隘,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Caballero与Krishnamurthy (2006) 认为,最根本的不确定性引起了对于不能详细说明的可能的系统性经济崩溃的难以抑制的担心,而这些担心又使商人们转而寻求过度的安全,因此触发了金融危机。
261. Welch and Byrne (2001, p. 172).
262. Brainard and Tobin (1968).
263. 资产价值也会影响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近乎破产的企业发现,在资产价值影响了其平衡表后,借钱和利用能盈利的投资机会非常困难,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话。
264. Morck et al. (1990)用企业数据检验了托宾的q理论,Blanchard等 (1993)则用90年的美国总体数据进行了同样的检验。两项研究都发现了q和投资间存在微弱的关联。另一方面,Baker等 (2002)对该模型给出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只是对于部分企业的数据。他们认为,即使企业并不尊重市场给其股份定的价格,某些企业——那些受到“股份约束”的企业,并因此需要以来股票融资来满足投资需要——将以投资行为对自身股票价格作出回应。他们在这些公司,发现了托宾的q对投资有影响的有力证据。他们的结果支持了以下看法,托宾的q和股票市场的弱关联存在因果关系,由纯粹投机引起的股票市场变动实际上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的一部分。
265. Blanchard等(1993)比较了用预期未来收益的估计值衡量的q,和传统的以股票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对q的测量(以解释投资)。以股市来估计的值明显不佳——和Bond and Cummins (2000)再次检验的结论相同,该研究也对比了股市q和以分析师对未来收益预期估计的q。
266. 本章多数内容来自Shiller和Karl Case合著的论文,如Case and 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