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锦襜突骑(三) (第3/3页)
天号担任舰长的调令。
和王林斌同时获得重用的还有提拔为岳飞舰舰长的海军上校陈世英,将代舰长那个“代”字取消的新任海军上校沈鸿烈,担任黄岛舰舰长的新任海军上校陈策,给王林斌打下手的少校副舰长高宪申……参加奥特朗托海战的,除了一回基地就关进黑屋子的白嗣阌,其他人要么晋升一级,要么授予更高一级职务。
升官总是做人一大乐趣,要是降职估计大家只会躲在谁也找不到的角落,暗地里叹气,可这是升官,军人不好别的,就爱喝酒,于是一众人等浩浩荡荡来到拉塔基亚最豪华的“酒楼”,一来彼此互道恭喜发财,二来一些人马上就要登上新的军舰,朝夕相处多日,一朝就要分离,大家聚在一起喝杯酒也算道别。
只要是个军人,天生就是海量,何况一群海军军官?可既然要喝酒,总要分个高低,大家彼此互相灌酒在所难免,加上酒席上日本艺妓表演实在出色,这些军官也就多喝了那么几盏。再好的酒量,黄汤灌多了,舌头总会打绊,豪爽的军人又总是以为“你不行,老子酒量天下第一”或者“我一人能把你们舰上水手全拿下来”,这样矛盾自然产生,加之某些人黄汤落肚,老母猪也变成了西施,日本艺妓脸上虽然抹了厚厚的水泥,在这些人眼中,却变成了嫦娥下凡,食色,性也。有吃的,又有女色好看,这手就不那么老实了。面对着军官,那些艺妓又敢怒不敢言,还得赔着笑脸,免得坏了军官的雅兴。
如果一人不老实,也没什么,可黄汤灌的越多,手脚灵活的也就更多。包厢内军官不少,艺妓却有限,僧多粥少下,争议也就很难避免。军官都是炮筒子脾气,如王林斌这样只凭一张嘴巴,能升上来的毕竟是少数,开头只是口舌之争,说了半天觉得自己与对方都是不知所云后,就有人喜欢用拳头解决争端。一来二去,好端端的庆功宴变成了散打台,你一个黑虎掏心拳,我来一记青龙出水脚(鞋飞了,还是香港脚,熏晕无数人),旁边一个劝架的看到有便宜好占,暗地里表演一下自己功底深厚的如来神掌。
从包厢打到走廊,从走廊打到大堂,接着整个酒楼变成了战场。呼呼喝喝声吸引来无数看客,当然也惊动了宪兵,只是宪兵一过来,发现斗殴的最小也是海军少校,他们虽然很有权威,可面对一大群海军中坚,自然也不好意思拿橡皮棍敲打这些人脑袋。外面过往海军士兵发现这里有热闹好看,凑过来一瞧,见自己上司正在里面浴血奋战,这些年轻人拳头正痒痒着,岂有不进来帮忙之理?这架自然越打越大。如不是宪兵在外面拼命压制,恐怕最后拉塔基亚就要发生暴动了。
王林斌酒喝了没多少,让他打架他是打不来的,只有给别人打的份,面对如此混乱局面,按照他的身份,他也只能躲在最安全的角落里,用蚊子叫一般的声音劝导大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过那些人打的正热闹,谁也没理会王林斌的小声劝导。乒乒乓乓声中,酒楼被砸的七零八落,看到那些被砸成碎片的景德镇瓷瓶,墙头撕成废纸的日本chun宫画,王林斌心里一阵肉痛,这可都是钱啊!等这场架打完了,先不说处分,光赔偿恐怕就需要很大一笔钱,而这些钱可是要所有参加庆功宴的军官们自己掏的。
事情来的太突然,酒楼的服务员、艺妓、经理、老板还没什么防备,就被军官们从酒楼里打了出去,战火烧到了老板室,眼看一副唐伯虎的仕女画又要遭殃,王林斌缩在桌子后面,随手举起放在桌子上的一份文件用他自己听的到的声音“哀求”弟兄们不要玩的太过火,唐伯虎的画可很值钱,要撕还是撕其他的吧,如他手中正拿着的东西。
举着不知是工资单还是财务报表的东西,正在诱惑那些斗殴的同僚,王林斌无意识扫了眼文件,他眼睛马上就固定在文件上,再也转不过了,就连唐伯虎的那幅名画变成了破纸片也没让王林斌清醒过来。直到有人没什么东西可撕,过来要抢王林斌手中的文件,他这才缓过神来,后面说的一句话,惊的那些正在打架的军官全停止了动作。
王林斌手中的文件是《远征军地中海舰队部署说明》,文件详细的介绍了到三月份,远征军地中海舰队各分舰队在地中海的位置,而文件上也指出在攻占罗得岛后,那里应该部署哪些舰队。
这样的文件当然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军官们虽然热血沸腾,可这份情报,却足以让这些人冷静下来。
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一通翻箱倒柜后,从房间里又搜出来《成功计划——有关罗得岛登陆作战》(这个应该保留在作战处,可现在却出现在这里)、《科孚岛情报汇总》(这就更不简单了,这样的情报连这些军官都不知道)、《增援直布罗陀计划》……大批该出现在远征军总部保险箱内的绝密文件却在这里显露出他们本来面目。
架自然是打不下去了,很快,宪兵将这里封锁,酒楼从老板到杂役全进了宪兵队——情报如此泄露那还有好?要是不查出到底如何泄露出去的,以后这仗就没法打了!在让那些人见识了军队宪兵队的铁拳后,让人沮丧的是那些经理、艺妓、服务生、杂役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至于老板,他竟然咬破牙齿内的******自杀了。追查敌方潜藏在远征军内部特大间谍的线索也因为酒楼老板的自杀就此中断。
发生间谍事件后,远征军总部上下人人自危,通过外交途径,调查了这个日本老板,却发现这个日本人大有来头,他不是真正的日本人,而是1868年后,从中国逃到日本去的清朝贵族——换句话说,他姓爱新觉罗——后裔,要是按照那些遗老遗少说法,他还是什么贝勒,有个姐姐,在京都当高级艺妓,日本的遗老遗少称他姐姐为还珠格格……当得知哥哥自杀后,这个还珠格格在日本监狱里吞金自杀(为此,对日本警察的办事能力,情报局给予强烈质疑,认为日方有意断绝中方调查下去的线索)。
案件调查到这里就很明显了,这是满清余孽不甘心自己王朝被推翻,利用国内关系网搜索各种情报提供给与中国为敌的同盟国——他们是卖国贼。可能够查到的线索已经因为人死而断,哪些人是潜伏在军队中鼹鼠,这让情报局反间谍处头痛不已。在鼹鼠被一网打尽之前,这个消息只能对所有人进行保密,要是告诉大家,纯洁的军队内部居然存在着一支出卖祖国利益的人,而情报局又没把他们抓出来,这会让国内百姓怀疑军队是否可靠,情报局工作效率到底有多高。
鼹鼠没挖掘出来,可王林斌却因为第一个发现证据,荣立了大功。当然,他的晋升令中关于到底立下什么功劳,那是不能明说的。于是只一天,这个刚刚被晋升为海军中校的年轻人,再次获得提升,成为一名海军上校了。作为海军上校,再指挥一艘驱逐舰显然有些不合适,而没有驱逐舰上经历,直接提拔为巡洋舰舰长,这又显得太草率,多方权衡下,还没到驱逐舰报到,驱逐舰长摇身一变成了驱逐舰分队司令员兼驱逐舰舰长。二十二岁就成了海军上校司令员,虽然没有空前,却基本上可以绝后了。
跟王林斌相比,程明海的运气就不那么好了。
作为最早提出战车与乘坐汽车的步兵突袭罗得市,并且亲自部署、指挥这次突袭行动的军官,在顺利解放罗得岛后,他成了被遗忘的人。
很简单,突袭罗得市功劳太大,眼红的人实在太多。装甲旅的冯少华说是作为当时岛上最高指挥官,是“他”冯少华鉴于正面进攻不利,想出利用战车进攻罗得市,让他欣慰的是他的计划得到了贯彻落实,在他英明指挥下,很是顺利就结束了罗得岛战役。陆战旅的郝洁少将自然不甘心功劳让冯少华一人全占,在郝少将嘴里,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登岛后得知冯旅长有突袭罗得市的“想法”,很是爽快抽调了陆战旅的最精锐部队,突击部队一共不到八百人,而他的陆战旅就占了六百多。当然,大度的郝洁认为功劳是大家的,他只是起了决策作用,具体实施还是其他人,这他是决不会跟大家争抢。但是,某些人士要是把他郝洁的谦虚当成软弱可欺,那也是郝将军决不允许的。
陆战旅旅长、装甲旅旅长争得不亦乐乎,海上的方司令同样也在战斗报告中摆出了自己的功绩,在报告中,他的舰队给予了登陆作战的各部队极大帮助,如果没有舰炮支援,战车与陆战队对罗得市的突袭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为了掩护对罗得市的突袭,他的舰队冒着敌人凶猛炮火,一直开到距离海岸只有数百米的距离,用猛烈炮火支援战车突击,在战斗中,他的舰队消耗了若干炮弹,出现了不少英雄人物——上面有名有姓,还有具体英雄事迹,看这些事迹,可比看战争小说更真实也更有可看性。
连方伯谦都要争功,真的配合过装甲部队突袭的海航部队更有大把理由给自己请功。按照海航战报所言,他们飞机一直飞在战车前面,将所有战车面临的与潜在的敌人击溃、消灭,如果没有海航大力协助,装甲部队将寸步难行……
所有人都有功劳,所有人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只有作为顾问的程明海,他的名字在战报中提也没有提到过。只有一家报纸还算可以,在描绘突袭罗得市战斗中,提到了某陆军顾问(连名字都没给程明海写出来)亲临第一线,跟随部队一直冲进了罗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