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52章 (第1/3页)



      萧振瀛的电文完全是依事论理,就算张学良看了,也难以挑出毛病。

      蒋介石此时正在华北,他看过电报之后,即刻复电照准。

      这封电令让蒋介石发现了萧振瀛的另外一个才能,那就是除了长袖善舞的纵横之术外,在军事上也有独到见解。

      此人堪用。

      蒋介石亲自召见萧振瀛,让后者给他汇报华北军情。

      末了,他再三嘱咐萧振瀛,长城抗战关系国家存亡,你们守的又是险隘重地,一定要豁得出去才行。

      

      第50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

      

      1933年3月9日,29军先头部队进入喜峰口。

      在实际交锋之后,才发现鬼子不是那么好打的。

      由于枪械简陋,在喜峰口,29军平均每打死一个日军,己方就得倒下几十个人。

      情况越来越严重,请求紧急增援的电报不停地从前线发往29军军部。

      显然,形势的发展,与当初的预想差距很大。

      要想坚守喜峰口,必须有更大投入,然而这无疑也意味着风险的剧增,弄得不好,甚至有可能把老本都给赔进去。

      29军长期用抗战激励士气,可是在现实中真正面对这一难题时,又不得不备感踌躇。

      客观地说,作为地方部队,在与日军对阵时,往往有比中央军更多一层的顾虑。他们能在蒋介石面前挺起胸脯,也就是依仗着手里有人有枪,一旦这些都赔得差不多,就意味着再无可讨价还价的本钱。轻则地盘缩小,编制砍掉,重则只能灰溜溜地通电下野,躲进民巷做寓公了。

      29军虽然是由宋哲元当头,实行的却是现在流行的圆桌会议模式。部队草创时,包括宋哲元和萧振瀛在内,一共八个结义兄弟,大家达成默契,不管多大的事情,都要集体商量,集体负责,计议好后再行动。

      此时此刻,“八兄弟”感觉自己站在了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不仅关乎个人荣辱,还决定着这支初出茅庐的地方新军的未来命运。

      东北军都打成这个样子,我们还有必要在长城上跟日本人死磕吗?

      有!

      一个人霍然站起,全力主战。

      此人就是萧振瀛。

      他认为,跟身后的华北大平原相比,喜峰口地势险要,实为可战之地。29军只要在这里抱定死战的决心,赢是大有希望的。

      至于退,大家就别想了。那是条绝路。

      见萧振瀛如此坚决,宋哲元当即表态,就算拿出全部的老本,这回也要跟鬼子们拼了。

      其他兄弟也大多赞成萧振瀛的主张,只有一个人仍然保持着沉默。

      让大家都甚感意外的是,这个人不是别人,却是第38师的师长张自忠。

      当然,张自忠没说他不同意。他病了。

      什么时候不能生病,这时候病,摆明了就是装病。

      也没有公开表示不同意,不过就是那意思。

      萧振瀛最讲究待人接物的一个人,情急之下也顾不上了,跑过去就是一脚。

      你给我装什么装,是不是怕死?

      要是你用其他法子旁敲侧击,张自忠或许还要哼哼啊啊一会儿,说他“怕死”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