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6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26章 (第3/3页)



      上高会战的失败,让园部“短切突击”的牛皮“噗”的一声破掉了。

      上高会战后第七十四军荣膺第一号武功状

      日本统帅部随即以指挥失当为由,免去了其第十一军司令官的职务。

      然而,不管谁当第十一军司令官,都得放张纸条在自己桌上,那就是江北有个汤恩伯、江南有个王耀武,这两人都很难对付,打仗时要特别留心。

      在抗战中,上高会战是中国国内极少能以接近对等兵力完胜日军的战役,何应钦见多识广,他毫不吝啬地称赞这是“最精彩的一战”。此战打响前,在选择谁成为战略军时,尚有分歧,此战之后,即众望所归——当然是第七十四军。

      再猛的拳头,也抵不过一只抗打的沙袋。罗卓英的“磁铁战术”固然精妙,可他的成功说到底还得仰仗第七十四军,这就是一支战略部队难以替代的价值。

      

      第4章 黄河悲歌

      

      “华北方面军”要进攻中条山,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的计划。

      太原会战后,这座位于山西最南端、以山势狭长而命名的山区就成了华北日军的眼中钉。山上分布着第一战区的二十万人马,你要南下,它侧击你,要西进,它挡住你,中条山由此成为保卫中原和大西北的一道屏障,被日军称做“华北的盲肠炎”。

      有诗赞曰:尘黄日白风萧萧,寻常百姓都带刀,只须卫上将军在,敌人不敢窥中条。

      这首诗里面的“卫上将军”,说的就是卫立煌。

      以不变应万变

      卫立煌,安徽合肥人,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国民党早期有“五虎上将”的称谓,卫立煌亦居其列,但和其他人不是陆士就是保定的出身不同,他是纯粹的行伍,从军营中慢慢升上来的。

      卫立煌特别沾光的一点,就是他给孙中山当过警卫,还因公受过伤,此后便一路擢升,二十二岁就成了营长。

      由于担心年轻镇不住人,“小营长”就像当年唐生智传授过的那样,特意留起胡须——我这么老成了,谁还能质疑我的能力?

      卫立煌的能力是有的,要不然给孙总理当警卫的多了,也不是谁都能出人头地。

      太原会战中的忻口战役,是卫立煌以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的身份,在抗战中第一次担当方面之责。以后太原失守,大家都玩了命地逃,卫立煌当时也很狼狈,一气渡过黄河跑到陕西去了。

      没待几天,蒋介石的电报就来了,过黄河的每个人都挨了一顿骂。于是,众人打点包裹,转身又折回山西——阎锡山在晋西,卫立煌则立足晋南,都是半正规战加半游击战,日子也都过得十分不易,用阎锡山的话说,就是“一日不得一饱,衣服不能更换”。

      总算,苦头没有白吃,阎锡山挺住了,卫立煌也在中条山站住了脚。

      1938年冬,卫立煌接替程潜,升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常驻洛阳,负责全权指挥包括中条山在内的晋南所有部队。

      从1938年到1940年,“华北方面军”先后对中条山发动十二次进攻,但每次都怏怏而归。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