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5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5章 (第2/3页)

信到以为上帝他老人家真的在身边含情脉脉地照应着自己。

      按照陈纳德的设想,要么不做,要做就得配备到最好:买第一流飞机,雇第一流飞行员,这样的话,才可以击败零式。

      陈纳德连数据都已经测算出来了,双方只要以一流对一流,交火之初,即能达到五比一,也就是“美国一流”损失五,日本零式损失一,在日本航空队由此失去信心后,比例还可以升到更高。

      先前美国的一流飞机确实被欧洲人订完了,不过,不还有后续生产吗?可以把它们给买下来。

      但陈纳德很快就失望了。

      敦刻尔克大撤退后,隔着一座英吉利海峡,德、英两国主要进行的就是空战。英国人对美国一流飞机的需求也达到了饥渴的程度,人家就在车间外面等着,生产线上下来一架,立刻拖走一架。

      中国战场那时还远没有引起美国的足够重视,其分量哪里能与欧洲战场相提并论,伦敦大轰炸也远比重庆大轰炸更能触动美国政府和民众的神经。

      在这种背景下,你跟英国人抢飞机,岂非天方夜谭?

      既然争抢“一流飞机”失败,那就只能争抢“一流飞行员”了。

      陈纳德是个独来独往、颇有个性的人,素不喜与军政部门的官僚打交道。但为了获得飞行员,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展开“穿梭外交”,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去卖嘴皮子。

      美国有海陆两大航空队,但没有哪个航空队缺得了一流飞行员,任陈纳德讲到口干舌燥,军方给予的答复仍然斩钉截铁:“哪怕抽走一名军官都不行。”

      想挖我的人,没门!

      如果美国没有宋氏兄妹、胡适这些神人在不停运动,善于打仗却不善于应酬的陈纳德几乎就要崩溃了。

      中国在美的“游说集团”最后通了天,使用了总统个人直接干预的办法,而罗斯福当时能够接受的一个观点就是,犹如苏联志愿空军那样,美国将从中国这个对日空战的竞技场上得到宝贵的作战经验。

      1941年4月15日,历史性的一天,罗斯福亲自签署了一项未公开发表的命令,允许航空队中的优秀飞行员退役,以平民身份加入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一支日后声名大噪的国际空军终于诞生了。

      “要你命三板斧”

      志愿航空队还没筹备完成,中国的空中防御却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随着苏、日签订“中立条约”和苏联志愿空军退出,中国空军因此失去了最后一点还手之力,重庆也成为一座实质上的不设防城市,一月之内,竟遭到日本航空队的十四次大轰炸。

      日机对重庆的长时间疯狂轰炸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1941年6月,在持续不断的大轰炸中,重庆发生了较场口隧道惨案,死伤民众千余。

      8月,日本航空队实施“斩首行动”,蒋介石的黄山官邸遭到突袭,他本人虽幸免于难,随身卫士却被炸死炸伤多人。

      蒋介石惊怒之余,再次在重庆紧急召见陈纳德,说:“这里的所有情况,你都看到了,不用我多说什么了吧?”

      陈纳德要做的,就是尽快赶到位于缅甸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