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姓情中人究极版 (第3/3页)
“查一下,近几个月内,香江流入的石油资金,有没有比一个叫梁劲松的交易员所代理交易更赚的。”
美国也是非常注重保护隐私富豪的,钱的来去,大多数银行都会为顾客保密。
但是,证券和期货交易所的交易记录,是可以被查到的数据。
对方很快就给了基辛格结果,而且并没有发传真,仅仅是亲自带着一纸数据,来乔治敦大学拜访——反正都在花生顿市内,不远。
“谢谢。”基辛格看完数据,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论。
可以确认那个叫顾骜的家伙,才是太平洋彼岸、真正看透了李根和布热津斯基的人。
而他的顶头上司、乃至其他在论文中署名的家伙,不说才具不足吧,至少也没有他的敏锐和果敢。
论文可以学术造假,但真刀真枪的金融投机是造不了假的。
而且从结果来看,那个年轻人非常贪婪。
他对金钱有极度膨胀的私欲,甚至为了钱宁可仕途升迁慢一些、不急于立功。
这样一个危险的家伙,要是留在大洋彼岸,到时候李根却傻愣愣地按买克佛冷的计划、把跟伊朗人的幕后交易进行到最后……
万一中国人觉得,捅出来伤害一下美国的国际威望,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呢?
想到此处,基辛格阁下忍不住又仔细审视了顾骜的履历。
《外交评论》是中国的外交学院,为发表研究生毕业论文而创的学术期刊。从公开信息看,中国的外交学院,是采用3+2学制,给优秀5年制毕业生授予硕士学位的。
而从履历看,这个顾骜虽然只读到第四年,但毫无疑问外交学院是希望今年就授予他硕士学位的……
基辛格阁下暗暗下了决心,拿起笔开始起草一份学术邀请函。
具体的内容,无非是“阅读了《外交评论》创刊号后,对其中某几篇国际关系课题的学术水平大加赞扬。
希望邀请课题组成员中的两名应届硕士毕业生,来乔治敦大学华尔士外交学院,攻读两年制博士学位。”
邀请函的末尾,基辛格还署上了个人意愿,表示希望可以担任顾骜的博士生导师。
只要把那个危险敏锐的家伙弄到美国,后续再讨论如何分赃或者买他闭嘴,一切就可以从长计议了。
美国和伊朗的秘密交易,说到底没碍着中国人什么事儿。就算中国人有个别眼光极为敏锐的,给点好处堵上,甚至拉下去破脏水,也比互相拆台要好。
比如,伊朗人交人的时候,让某人去伊拉克给侯赛因将军带个话儿什么的。两线并行分开走,谁都不知道另一边的存在……
顾骜浑然不觉,自己已经成了唐将军那样的人设,各方都知道他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所以需要这么一个“性情中人”来带话儿。
写完之后,基辛格阁下也不急着发出去。他觉得还可以等一等——等11月初,李根真的胜利之后再说。
现在就寄,反而会更多的授人以柄。
基辛格是当了多年国务卿的人,当然知道怎样才能风险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