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大石(下) (第2/3页)
尴尬了。
耶律大石心中冷笑。若赵瑜真地是这么想。也不会故意把宋国册封使团安排到他隔壁地几个院落居住。他提声放言:“大王太过自谦了!阿骨打区区一化外蛮人。不过仗着兵强马壮。便敢立国称帝。而东海论军力更胜女真。上至大王、下至群臣。也贤于金国诸蛮。论起仁德爱民。更是远远过之。这月来。外臣虽病卧榻上。但出外地从人皆备言基隆城规模不让五京。而繁华尤胜。由此可见大王治理之功。以大王之贤明。以东海之兴旺。如何当不得吾主之礼!”
不得不说。耶律大石地马屁水平地确不错。赵瑜被拍得十分舒服。不愿去反驳耶律大石。便向陈正汇使个眼色。让他出头说话。
陈正汇会意。说道:“我王即受大宋之封。一向谨守臣道。从来都贡奉不断。今大辽以大国之礼待我国。试问我王日后入贡。将如何自处?难道贵国乐见属国鼠两端。一边称臣于辽。一边联手于金?”
耶律大石仰天一阵大笑:“这位可是传说中治国之才不让萧房的陈正汇陈相公?!想不到以陈相公之才,竟只记得让大王尽忠,却忘了教大王尽孝!自古以来,皆以孝义之天下,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敢问大王,可曾忘了十一年前地昌国县城!”
当然早忘了!赵瑜心中冷道,对于赵橹之死,他现在想来是有些遗憾,但对于他那个嫡母和大哥,他从来都一直认为死得好!只是看了看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的陈正汇,被耶律大石如此质问,当真是无法回答了。他不由得暗赞一声。这个大石林牙此前当真做了不少功课。
赵瑜长叹一口气,把话头转过来。解除了陈正汇地尴尬:“明人不说暗话。让东海背宋投辽绝不可能!孤虽出身于海盗,但东海却是以行商立国。做商人的讲究和气生财,如是有盗贼想劫掠东海财货,孤自当反击,但道君皇帝待我东海一向宽和,每年我国海商从大宋赚取地钱钞多达数百万贯。东海的国库都靠这笔钱撑着。除非大辽能给东海与之相当的利益,不然,孤只能对林牙说声抱歉了!”
这下轮到耶律大石目瞪口呆。赵瑜这话说得够坦诚,也太过**裸:什么恩怨忠孝都是虚的,东海只认钱!东海王既然说得这么直白,再舌绽莲花也毫无意义了。数百万贯地钱钞,大辽无论如何是给不起的,莫说现在五京道已经被夺了两道,就算在圣宗皇帝在世、国力最鼎盛地那个时代,大辽的岁入也从没有达到数百万贯。
当初大辽与大宋厮杀多年,到最后,拿到手的也不过是三十万匹绢、二十万两银的岁币。而东海只是行商四方。却能一年净赚数百万贯,传到北地。那些辛苦厮杀的只为了求个富贵的豪杰肯定会想一头撞死。想不到南国之富庶一至如斯!
赵瑜见耶律大石哑口无言,也不为已甚。转移话题道:“大石林牙,孤想贵国上下应该已经知晓。这些年来,大宋已多次派出使节前往辽东联络金人,意图联金灭辽!”
耶律大石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辽国与大宋做了一百多年冤家对头,都有间谍在其国中。大宋联金灭辽地图谋虽号称密议,但在东京城中早就传遍了,辽国也早早地收到了消息。若非担心因此腹背受敌,耶律延禧也不会舍了脸皮,对东海平等相待。
“想必林牙也知道大宋为何会不顾旧盟:只为了夺回被石敬瑭割去的幽云之地。孤亦是汉人,河北河东是汉家故地,若能收归大宋,孤乐见其成。”赵瑜见耶律大石脸色突变,话锋一转道:“不过,大宋和大辽之间有百年和议,无故背盟,非正人所为,见利忘义,孤亦不齿。做商人的,最讲究信义二字,若轻言毁诺,败了名声,日后也没人会跟他做生意。孤行事也是如此,说孤粗鄙者有之,说孤好杀者有之,但说孤无信无义地,却一个也没有!”
耶律大石拱手赞道:“大王为百名商人兴兵攻灭交趾的义举,纵是万里之外的北地亦有传颂。纵使鄙国七岁孩童,亦知南方海中有一信义之国。”
赵瑜哈哈一笑,厚着脸皮把耶律大石的恭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