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第2/3页)
,有力出力,靠大家齐心合力,才能驱逐日寇。现在强敌已到家门,我能熟视无睹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虽身在金矿,但仍属军人,就有保家卫国的职责”。随即准备行装,赶赴桂林。陈济桓7月离家北上,行时只带一名随身勤务兵到达桂林,即接任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一职。他到桂林后,即写一信给弟弟陈恩荣、妻子罗佩英谈了关于小孩取名的问题。信中说:如桂林一战胜利的话,小孩则名叫“可卫”,意即桂林可保卫;要是桂林一战失败,他阵亡了,即是为保卫祖国献身,这种精神是伟大的,则小孩子的名字叫“可伟”。陈曾对守防桂林城的陆军31军冯副军长说过:“我当一辈子军人,仗打了不少,打来打去,都是中国人打中国人,觉得没有什么意义,现在抗日战争,关系中国国家和民族的存亡,真是匹夫有责。上级派我守城是个光荣任务,我是跛子不能逃跑,胜则生败则死。誓把我几十斤水(指身体)和鬼子拼,衰仔才做方先觉第二”。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我死以后,各位家人无需向政府要求抚恤,家中产业足以保证衣食无忧。老父在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如而有幸殉国,汝应高兴儿未辱门风。两位爱妻,无须为我守寡,有意中之人尽可自便,不得阻拦。刘建业绝笔。”刘建业拿出信纸,开始念道。
“黄峰,告诉各位,你的职责是什么?”放下信纸,刘建业又转过头来问自己的随身警卫。
“第一,保卫军长安全,第二,万一军长有被俘危险,立即开枪打死军长,以免军长被俘受辱。”黄峰大声地回答。
“好,我相信你。”陈济桓大声得叫好。
“刘司令,既然你已经写好了遗书,那兄弟我就也把我的遗书拿出来给大家念念。”第131师师长阚维壅站起身来,掏出自己口袋里的一张纸,开始念道。
“咏棠贤妻,在柳别后未通信甚为思念,我在桂一切情形均详述于均任兄函中,想已阅悉。此次保卫桂林大会战不日即可开幕,此战关系重大,我得率师参加,正感幸运,不成功便成仁,总要与日寇大厮杀一场也。汝带一群儿女避居融县,战端一开通信已成问题,接济更不容易,已另函托均任兄就近关照,家无积余,用度极力节省,如何寒苦亦当忍受,抗战胜利在望,生活总有解决办法也。我在此生活如常,毋须远念。此后作战期间如有可能仍可照常通信,余不及,即问近好”。
阚维雍,原名庆福,号伯涵,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生於广西柳州,中学毕业后,考入广州医科学校,未几辍学回柳州。1919年,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工兵科,毕业后避居家乡。1924年,李德邻任广西绥靖督办兼第一军军长时,任其为军部机要参谋,后任南宁军校教官。又先後任工兵、交通,通讯班主任、交通队、工兵队上校队长等职。并历任第七军工兵营营长,第五十七师参谋处处长。第四十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直属通讯团团长,交通处处长,第十九师参谋长等。1932年入南京陆军工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