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第2/3页)
4日,杜鲁门利用会议间歇的时候轻描淡写地告诉了斯大林关于原子弹的事情。杜鲁门走到斯大林翻译身旁,漫不经心地说:“请你告诉最高统帅,我们已经研制出一种毁灭力量极不寻常的武器,我们打算用它来征服曰本人,我想战争很快就会结束。”斯大林听后,冷静地回答说:“我希望美国能好好运用它来对付曰本。”
杜鲁门在谈话中非常谨慎,他刻意避免用“核”或“原子”这类词语来描绘这种武器。事后,丘吉尔问杜鲁门:“会谈如何?”
“他没有问任何问题。”杜鲁门回答。
斯大林当然没理由感到吃惊,因为早在1943年,苏俄的情报部门就已经获知美国的“曼哈顿工程”,事实上,当杜鲁门还在遮遮掩掩谈论原子弹时,苏俄已经在两年前就开始研制自己的原子弹了。
7月24日,杜鲁门授意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作战命令。命令开头如下:“第二十航空队应于1945年8月3日后,在气候许可目击轰炸的条件下,立即在下列目标之一投掷特制炸弹:广岛、小仓、新泻、长崎。”
7月25日,战略空军司令卡尔·斯帕茨少将在华盛顿接到作战命令后,他立即飞到关岛,下令李梅将军和第五○九混合大队队长保罗·.蒂贝茨上校准备投掷核弹。
作为对曰本的最后警告,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当天晚上9:20,盟军向全世界广播了波茨坦“宣言”。“宣言”表明如果曰本不接受无条件投降,那么“盟军将全面攻占曰本本土”。“宣言”既没有提到特殊武器,也没有提及保留曰本天皇,“宣言”12章的最后一条表明:“一旦曰本建立起新政府,这个政府不但能够满足曰本人民自由表达意愿的要求,而且热爱和平、富有责任感,那么驻日盟军会尽快撤离曰本本土。”
7月27日早晨,东京的监听员收听了波茨坦“宣言”,随后,他们赶往帝国图书馆,把匆忙抄录的副本呈交给正在开会的政府内阁。铃木首相和其他官员心情沉重地研读了“宣言”,期间,外交部长东乡仔细研读“宣言”后发现,他们仍然有可能进行和平协商。但是,海军参谋长丰田副武上将要求立即发表宣言:“曰本政府认为极不合理,对此不予考虑。”最后,政府内阁同意让铃木首相公开谴责波茨坦宣言,但不能立即拒绝接受宣言,同时准许报刊刊登宣言的删节本,但不允许发表任何评论。
随后,铃木首相在对外发言时,犯了一个语义学上的错误,从而造成了日后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当天下午4点,铃木告诉记者:“在我看来,波茨坦宣言不过是开罗宣言的翻版,所以曰本政府不会认可它的重要性。我们对此不做评论。”曰本当时“不做评论”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指“沉默”,另一层意思是“杀死”,因此,若严格地按字面意思翻译,意思是“用沉默杀死”——也可以理解为“不做评论”。
铃木首相希望表达的意思是“不做评论”——这样曰本政府才有时间继续研究宣言,然后再做出决定。然而,大多数曰本记者都是按字面意思解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