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2/3页)
种美好的愿望,柴门霍夫提议,人类的成员要用中立的,非民族
性的名字来称呼所有的国家,如加拿大(kanado),瑞士(Srisujo),秘鲁
(Paruo),或者首都名称之后加一词尾“—io”作为国名。如(Berlinio)
德国,(Peterburgio)俄国。
他天真地认为,人类一员将在世界上日益增多,不断的交往将使他们在
中立语言,中立宗教习俗及原则的基础上受到教育,这样,所有的人都将渐
渐地、不间断地、无所冒犯地,完全自然地溶合而成一个伟大人类的民族。
为此幻想,他贡献出自己的一生。
四、未竟的事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世界语的影响不断扩大,学习这种语言的人越来越多。
作为这种语言的创造者,柴门霍夫,受到人们更多的尊敬和爱戴,他被尊为
大师,这使得他很不安。
1912 年8 月在波兰召开了世界语25 周年纪念大会,柴门霍夫在隆重的
开幕式上作了感人肺腑的告别演说:
“这次大会,是你们看见我站在你们面前的最后一次了,这之后,如果
我还能来的话,你们将会看到我只是在你们中间了。”
这正是柴门霍夫的性格。在次年的世界语大会上,他辞去一切领导职务,
谢绝了作大会演讲,甚至也不坐在主席台上了。他和夫人坐在大会代表的中
间,他觉得自己能够自由地呼吸了。
同年,他的《人类一员主义》的西班牙版出版,在序言中,柴门霍夫详
细地解释了三个概念:“世界语”是一种国际的语言。“世界语主义的内在
理论”表达了对于建立在中立语言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趋向大同的一种的
感情与希望。“人类一员主义”则是完全特定的政治宗教纲领,“它是表达
我的纯粹个人信仰的”。
他进一步写到;“人们可以在自己的语言或宗教团体的内部生活,保持
本民族的语言和宗教,而同时在民族间的一切关系方面,运用中立人的语言,
而且按照中立人的道德,风俗和生活方式生活。”
然而,大师的美好愿望终究未能实现。1914 年在巴黎召开10 次世界语
大会,7 月30 日,当柴门霍夫途经哥洛尼之时,世界大战挡住了他的行程,
整个欧洲正投入一场血腥的厮杀。
太迟了。大迟了。..柴门霍夫的心中,有一种东西破碎了。
病魔和忧伤压抑着他的心。现在他长留在家里了。走动和呼吸都变得困
难了。四周蔓延着恐怖的战争,大炮的轰呜越来越近了。飞机向城里扔着炸
弹,有一颗甚至落到他庄宅的附近。但他毫不惧怕,对于死,他已经习惯了,
危险又算得什么?更痛苦的是,到处散发着的憎恨和沙文主义的激情,战争
毒害了一切,而无辜的百姓则变成了炮灰。
华沙的生活也变得十分可怕,到处都充斥着俄国军队,到处都在掠夺,
波兰人在颤抖,而最不安的是犹太人。暴行向他们劈头盖脸而来,柴门霍夫
尽管病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