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2/3页)
劝俺道:老乡,你又来啦?现在人家做了咱老爷的填房,那个小龟孙也姓了蒋啦,你成天来啰嗦,要她把脸孔往抓儿放?算啦,年头儿荒乱,还是各奔前程罢……“二拐吐了口唾沫骂道:”俺入他八辈儿的,大家逃难,没有俺,她娘儿俩早在路上喂了老狼,如今抖起来啦。“二拐子叹口气道:”绍发,你还是死了心罢,有钱人靠不住,咱穷人该穷得硬朗。你既然来了,干脆就住下罢,荒年过去啦,饿不死咱们,过些时让俺屋里给你说个媳妇……“这么着,绍发便在故乡住了下来,但对他的母亲和弟弟三发子,仍然不能忘怀。第二年由二拐两口子作媒成了亲。年成稍为好转,小伙子身体又结实,慢授地恢复了祖业,在庄稼之外还开了个小磨坊;两口子生下了两个儿子,省吃俭用,日子勉强打发。
桃花谢了又开,燕子飞去又飞来,在落后、贫穷、灾难的煎熬中,郑绍发屈指一算,离开他那一年家破人亡大逃荒,已经有四十四个年头,他已经五十七岁了。四十四个年头中,世界上有些什么变化?中国有些什么变化?在绍发是完全陌生的,他和他的乡亲只知道一个事:种田,缴粮、忍饥、逃荒、认命!但他们知道世道变了,许州已经改名许昌,满清也已变成什么民国,但这个民国同清末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只换了个”朝代“和旗号。绍发他们依旧在贫困,落后、灾难之中挣扎,侥幸过得一冬,便算两个半年。
五十七岁的郑绍发(一九三六年,民国二十五年),两个儿子都长大了,大儿子在洛阳当警察,小儿子在家种地。那年夏天完粮时,绍发同姜二拐他们进得城去,县衙门挤满了人上不去,二拐便拉拉他上大堂歇歇。乡下人进城又到了衙门,少不了东瞧瞧,西望望;五六个老庄稼汉各人在腰里插了根早烟管,让烟袋吊在一端摇摇晃晃,嘻嘻哈哈倒象一群小孩子。大堂正中挂着个蒋介石肖像,这玩意儿河街后庄没有,大家免不了评上几句,有的说这就是孙中山,有的说光绪皇穿洋装,有的说这龟孙胸口挂的啥?密密麻麻一个个小圆饼发亮光。有的说这龟孙顶上光秃秃,尖头尖脑瞪眉瞪眼一脸贼相,蓦地有人大叫一声道:”绍发,这龟孙倒有点象你哩!“绍发当然不依,老哥儿们便在大堂上拉拉扯扯闹开了,声音惊动了衙门里的当差,到客厅喝问道:”你们吵什么?“有一个老汉就指指那张挂相再指一指绍发:”咱在说郑老大同那张相片上的人好象!“
”胡说!“那当差的皱皱眉头,指指那张像道:”也不撒泡尿照照面孔,这是蒋委员长!别乱说里再嚷嚷可不成啦!“说罢便望里走。绍发听说”蒋“委员长,心头不觉一动,赶上去问道:”大爷,蒋委员长是哪儿人?“
”问他干什么?“那当差把袖子一摔:”神经病!你问这干吗?他是浙江奉化人!“绍发几乎不相信自己耳朵,迷迷糊们跟着大家完过粮回到家里,茶饭无心,一脑门子心事:”他姓蒋!浙江奉化!象我!他姓蒋!……“可是他又不敢同人讲,只有二拐还可以聊聊,但那年秋天二拐病逝,绍发连商量的人都没有了。哪知到了冬天,绍发又到许昌城里买东西,只见大街上家家门前洒水,户户挂旗,尘土不扬,气象一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