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144章 (第1/3页)
在这样局势下,在人心的影响下,于是一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回东北老家去’的口号,就造成了紫罗镇战役的奇迹,虽东北军的将领成仁尽节,也无法挽回惨败的战局。而蒋先生在紫罗镇战役之后,还‘预计二星期可以竟全功’,还严责西安事变致令剿匪之功,‘全隳于一旦’呢!”众人闻言唏歔。
没多久会议开始,宋子文、张学良、杨虎城、端纳等人坐定,张学良致词,激昂不改于事变之前,但情绪稍为安宁一些:“……所以兄弟在高桂滋将军公馆中,对委员长说:你不要以为‘九一八’事变后人们只是指责我不抵抗,如今您在世界舆论面前,同我没有两样……”
宋子文接着开口,客套过后,说:“全国人民都在要求立即抗战,汉卿和虎城将军也不过是同他们一样的在要求抗战而已!说他们不曾为时代的齿轮所遗落,不曾作时代要求的阻力,这是对的。其中自不必自以为对国家有如何的功,当然亦绝说不上什么罪。说蒋先生不要抗战,那是有意的枉曲,历史良心不容许人们接受这种说法。惟他那抵抗步骤,他那‘苦心孤诣’的政策,却绝难说是现实的。先安内然后再攘外吧,首先就无法在内尚未安和开始攘外之前,逃开不攘外的恶评。因为事实是还不曾攘外呀!”
“因此,刚才汉卿对委员长所说的几句话,嗯,是有份量的。”
郭增恺紧接着说:“何况目前局势已到了不攘外就不可能安内了。西安事变前几个月,自甘草店出击的两师东北军全军覆没,被俘的军官后来被释,回到西安,据他们所陈述的前方情形,就表示得明明白白,不是安内之后方能攘外,而是不攘外也就无法安内。西安事变固为转变蒋先生政策的契机,其实,即使没有西安事变,谁又能保证不出旁的枝节呢?从相反的一面看吧,殷汝耕式的事情还不是前车之鉴吗?再则,三宅坂的将军们,也非必尽是笨伯呀,他们会静候中国安内成功之后再来攘他们吗?”
端纳苦笑道:“唉,政府也不乏明达之士。张溥泉先生曾说强敌压境,国土日蹙,民众只把剿匪看作政府的事,与他们毫不相干。在这情势下,政府也该重新考虑整个政策了。可惜蒋先生见不及此,奈何!就是司徒雷登也说:蒋先生对国家大事,以其个人兴趣为依皈,有时真不易分别他是在为自己,抑是在为国家。然而蒋先生终不觉悟,现在,大概明白了罢。”
杨虎城皱眉道;“希望他有抗战决心,有抗战计划,我姓杨的如不拥护他抗战,大家可以骂我!”
郭增恺道:“据我看,蒋先生是有抗战计划的,”
“哦?”东北将领一齐开口:“是么?”
“有什么凭据?”
“增恺兄何所见而云然?”
“蒋先生‘手拟稿件’之中,有一项‘军事方案’,这大概可以作证。”
东北将领一齐冷笑道:“那是以国事当作儿戏!这个方案的价值,还不如参谋们所拟演习时用的‘想定’!它所举的只是七路军队指挥官姓名,如‘第一路军兼总司令蒋中正,第二路军总司令张学良’等,此外什么也没有了,这算得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