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3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3章 (第2/3页)

着手烦躁地往来踱步。半晌,他以拳击掌,吩咐道,“拟个电稿!要他们把详情呈报,这太简单,我命令芦沟桥守军二十九军除非奉命,不得还击,你赶快替我把这命令发出,迟了或许有变!”

      陈布雷连忙伏案拟稿,汗如雨下。

      却说蒋介石当时拥有军统、中统两大“特种机构”,耳目之众,消息之快,人所共知。以当年奉命杀伐福建人民政府的卫立煌为例,此事平定,卫立煌功居首位,可是他也不免在蒋介石的监视之下。有一夜卫立煌在榕通宵竹战,第二天接到蒋介石来自南京的电报,末后就有“昨夜胜负如何”之句,把卫立煌吓得软了半截,连忙发电请罪。蒋介石回电道:“吾兄公余消遣,事属应该,前言戏之耳,幸勿介意。”

      可是说也奇怪,芦沟桥事变是七月七日晚上十点钟的事,而蒋介石得悉详情,却是十日晚上的事了,对于这件大事,中间相距竟达三天之久。

      报纸上介绍了芦沟桥的重要性,说那桥在北平西南,位在永定河上,是金朝时候用石块建筑而成,工程达三年之久。全桥长六百六十尺,阔二十六尺,共有桥洞十一个。两旁桥栏上雕刻着许多小小的石狮子像,元、明、清以来时加修建,乾隆皇帝题的“芦沟晓月”碑刻竖在桥前。永定河上游即桑干河,古名无定河。唐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指的就是这条河。芦沟桥更是京汉铁路的要道,北京的咽喉。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哥李罗所着的游记中,曾特别描写过芦沟桥。十四世纪中叶,元朝的上都诸王忽刺台等入紫金关,游兵进逼芦沟桥,为燕帖木儿所败。十四世纪末,明燕王朱棣举靖难兵,建文帝派兵征讨,燕王为诱敌深入,特撤去芦沟桥驻军,建文帝派去的那位将军不知是计,还说:“弃此桥不守,我知其无能为也。”一九二二年奉直战争,双方为了争夺这要隘,曾经在这里肉搏五昼夜,厮杀得永定河变成血河,尸积如山,造成军阀混战史上最残酷的一页,凡此都证明了芦沟桥的重要。

      诚如汪精卫和张群所做的,蒋介石控制下的报纸也喊出了抵抗的声音。“不抵抗”将遭遇到全国军民的愤怒,“抵抗”呢?蒋介石大伤脑筋。

      蒋介石必须清楚这件事变的始末,三天以后,他了解的情形是这样的:七月七日夜十点钟,日军一木清直所部一个中队在芦沟桥附近实行夜间演习,收队时突借口缺少一名士兵,要求入宛平县城搜索;二十九军弟兄和宛平县长王冷斋婉词拒绝,说时已深夜,城门紧闭,居民安睡,如放日军进城,一定引起扰乱,团长吉星文同时通知营长金振中,要他对城防切实戒备,命令警察代为搜寻,但无所获。当时日军声势汹汹,坚持要进城搜查,并且开枪示威。宛平县长兼河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王冷斋便赴北平市政府和冀察外交委员会报告,之后又奉命向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交涉,时已深夜两点钟。这时冀察外交委员会主席魏宗瀚、委员林耕宇、冀察绥靖公署交通处副处长周永业、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顾问樱井都在。先半小时松井已接得报告,说失踪的日兵业已归队,但须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