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王曾去世 (第2/3页)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苦苦的熬资历。
两个月后,经过多次修改的“考课”制也终于制定完成,所谓考课,其实和磨勘一样,都是前唐对官员的考核制度,甚至这两个名称本来就是通用的,范仲淹他们在前唐的考课基础上,又设计出一套更加合理完备的官员考核制度,其中李璋也贡献了不少的力量,毕竟他熟知后世的历史,对官员的考核也有一定的了解。
新的考课制度规定每年都由吏部对各个官员进行考核,主要是统计官员的政绩,以及官员在地方上的声望、个人的品行、年纪等等方面,最后给出一个综合的评定,而每三年一次大考,就是综合三年官员的表现给于任免升迁等等,六年之后还有再考,九年还有通考,如果三次大考有两次不合格,那么这个官员就将被撤职。
考课制度一经公布,也立刻在官场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考课制许多方面参考了磨勘制,但却加重了对官员政绩的评比,政绩突出的官员哪怕年轻,但也可以得到优先的提拔,反之如果一个官员十分平庸,想要再像以前那样混资历就十分困难了。
随着考课制度的颁布,整个官场在经过最初的混乱之后,也很快稳定下来,毕竟有赵祯和吕夷简等人的强力弹压,哪怕有人反对也改变不了事实,所以大部分人只能无奈的接受。
不过再好的律法也需要实施下去才能起到效果,所以随着考课制度颁布之后,赵祯再次下令恢复御史台的职权,并且全国各州府设立监察御史一职,主要是监管当地官员,每年都要将官员的政绩、品行等登记造册上报朝廷,再由吏部结合平时官员的表现定级。
大宋以前也有御史,但大都不管本职,御史的权力由门下省给事中、拾遗等官分担,现在御史台恢复了职权,原来的给事、拾遗等也转为御史。
除了上面这些变化后,赵祯还对人事任免做了一系列的调动,比如韩琦进入枢密院担任副枢密使,富弼也进到枢密院中任职,杜衍去了尚书省,欧阳修则去了三司等等,这些是赵祯早就安排好的,现在也一切水到渠成。
韩琦这些人都是官场上的少壮派,他们背后也有赵祯的支持,所以他们在进入到大宋的朝堂核心之后,很快也能影响到大宋政策的走向,当然现在还不是用到他们的时候,对于韩琦这些人来说,现在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