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3章 (第3/3页)

命前途有不可动摇的信念。只有把真实的情况公开出来,把命运交给群众自己掌握,才能战胜许多看来似乎无法克服的困难。

      有一次作报告时,他们还特别强调说:“目前南方的游击战争,到了最艰难的时候,打死、饿死、病死,随时都有可能。在革命的紧急关头,少数人动摇叛变并不奇怪,真正革命的同志要坚定信心。能坚持到底的,是将来革命的骨干。留下一点星火,定能燃遍万里江山。”

      第03章 扎根·反搜山·大发展

      ●扎根

      一

      严寒的冬季来到了,红军游击队的处境更加艰难。特别是敌人采取了更为恶毒的“封坑”手段,在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区域,把老百姓的房屋统统烧光,强迫山里的群众连人带粮全部搬出山外,并入大村庄,集中编保甲,由保甲长进行严密监视。敌人妄图用这种赶群众出山、移民并村的办法,割断游击队与群众的联系,置游击队于无人无粮的山中困死、饿死。

      为了对抗敌人的“封坑”,项英、陈毅在潭塘坑召开了一次会议,强调指出,不能消极地隐蔽,或简单地动员群众反对出山,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与敌人相对抗。为此,会议提出了“巩固老区,发展新区”的口号,并制订了七条对抗“封坑”的办法。项英、陈毅和特委的领导人分散到区,直接领导和指挥斗争。按照分工,杨尚奎和我到南雄游击区,分别向南雄、大余边界发展新游击区。

      1936年初,我和油山区委的几个同志,到彭坑、黄种一带开辟工作。根据“巩固老区,发展新区”的方针,我们和当地群众一样的装扮,蓝衣裳,黑头巾,避开大路,穿过山崖小涧,去到了那里。

      彭坑、黄种地区,在油山西北方向。透过油山的云雾北望,目光掠过群山之巅,可以看到一线平原。曲折的章水,时隐时现地从大余流来,绕过青龙、池江、新城,向赣州方向流去。南方的平原,绿一块,红一块,黄一块,开阔肥沃,我们不禁赞美道:“真是一个好地方啊! ”

      由于敌人的封锁和欺骗宣传,以及我当地党组织过去执行错误政策的影响,至今在赤白交界地区,山里山外的人还存在着对立的情绪。山里的人外出很麻烦,山外的人进坑,没有保人也不会顺利。而这条山沟,这时只有有数的几户人家,离敌人又近。反动军队驻扎在这里,那些当官的只要心血来潮,口哨一吹,一个跑步就可以到山沟来搜个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活动不便,物资补给尤为困难,要立脚、发展,并不是容易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努力做到细致、周密、坚定和灵活。

      我们到达目的地后,就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召开了干部会议。那天,北风呼啸,寒气袭人。我和油山区委负责人廖正文及吕新洪、彭妹于、曹秀英等同志,秘密地挤在葵花坑的茅棚里,茅棚四周全是枯藤荒草,杳无人迹。我们拟订了一个工作方案,确定:第一,巩固立足点;第二,建立贫农团,依靠贫雇农,做好赤白交界地区的群众工作;第三,发展大煅(平原)的工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