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五十八章 暴利的纺织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五十八章 暴利的纺织业 (第2/3页)

懋说清楚。

    免得人家空欢喜一场!

    同时,也得安抚好!

    不然,蔡确可能会闹小脾气,影响工作效率。

    “诺!”

    “另外,告知通见司,有章相公奏疏,立刻送到我这里来!”赵煦叮嘱着。

    算算时间,章惇应该已经接到了苏州的讣告,他的守制劄子,也应该在路上了。

    “臣谨遵德音!”

    ……

    送走石得一,赵煦慢慢的靠在坐褥上,嘴里嘟囔起来:“这张敦礼,倒是有些小聪明,可惜用错了地方!”

    不过,这大宋的驸马爷们,确实在捞钱方面个顶个的聪明!

    典型的就是太宗女婿、真庙妹夫柴宗庆。

    和柴宗庆比起来,赵煦的这位姑父在捞钱方面,就只是一个小卡拉米了。

    赵煦能容忍自己的亲戚们捞钱。

    皇亲国戚,捞点正常!

    关键,不能挡他的路!

    挡他的路,那就是和他做对!

    和皇权做对,等于藐视皇权!

    必将遭到来自皇权的强力回应!

    而石得一报告的另外一个事情,让赵煦开始期待。

    他知道的,目前太母车纺纱的效率,是过去手工的十几倍。

    在过去,织布最主要的成本,来自于人工。

    老的手摇纺纱车,即使是熟练工,一天最多也只能纺纱两斤到三斤。

    就这,还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结果。

    一般来说,一个妇女,用手来摇,一天下来,运气好一斤,运气不好十二三两,都很常见。

    所以,布帛的价值,才会如此坚挺。

    但现在,一台太母车,却可以轻轻松松的做到日产将好几斤的纱锭。

    而且产量非常稳定!

    这就是机器的优势所在!

    人,会累,要休息。

    但机器不会累,也不需要休息。

    无非坏了就修,修不好就报废,多大点事?

    绫锦院那边的作坊,在过去几个月的表现,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的绫锦院,几乎就相当于一台印钞机。

    每个月都能稳定的带来数万贯的收入(棉布不包括在内)。

    正是因为绫锦院这么赚钱,所以,这汴京城中的人,才会观望至今。

    简单的来说,就是怕铁拳砸到他们身上。

    却殊不知,赵煦在这个事情上,就是希望他们动起来。

    在赵煦看来,大宋有太多太多资源,没有被利用起来。

    旁的不说,作为丝绸大国,蚕丝的销路,居然会成为问题!这你敢信?

    与此同时,大宋还有着大片大片的市场,没有被开发利用。

    从南到北,有的是一件衣服传三代,人走衣还在的例子。

    这怎么能行?

    在现代留学十年的赵煦,每每只要想起,这大宋朝的亿兆黎庶,还没有穿上他卖的衣服,这心里就难受啊!

    而绫锦院,目前的规模和制度,在赵煦看来,已经差不多到顶了。

    再扩大,就肯定要变质。

    就要被权贵们趴在上面分肥。

    搞不好最后,人是多了几十倍,规模也百倍于现在,但利润却相差无几,甚至更少——类似的例子,在现代社会,比比皆是。

    甚至于,在现代,就连私企一旦变大,也会变得官僚主义,人浮于事。

    现代社会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赵煦自然没有天真到,在这中古时代,可以靠着儒家士大夫们的道德操守解决——信这个,还不如相信读者老爷人均秦始皇,V50就可以封上将军呢!

    所以,就只有一条出路——让资本野蛮生长!

    让看不见的手,自动调配。

    这个选择或许很糟糕,但,却是如今唯一的解。

    ……

    李二虎看着被送到他面前的麻布,他轻轻弯腰,拿起其中一块,放在手上仔细端详、抚摸。

    李二虎自开了这作坊,出于谨慎,他不敢一开始就用蚕丝来纺纱,所以用的是很廉价的苎麻。

    苎麻布,是大宋最低廉的布料,也是普罗大众最常穿的衣服原料。

    一匹麻布汴京市价四百到四百五十文上下,百年来波动并不大。

    其原料,主要是从蜀地来的蜀麻。

    不过近来,京中多了许多来自广西、荆湖南路的苎麻。

    都是跟着从广西来的蔗糖一起入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