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零一章 吕惠卿的请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百零一章 吕惠卿的请求 (第2/3页)

造的钱币,则将随着糖船,运回广西、交州,然后输入西南诸蕃、大理、交趾甚至占城、真腊、渤泥、三佛齐乃至于大食!

    各国人民的财富,将被这把剪刀收割。

    什么中古的三角贸易啊!?

    当然,这个贸易网络并不稳定。

    且会随着大宋精铁/钢铁产量的增加,而终有崩溃的一天。

    但现在不是还能进行吗?

    至少现在,精铁这种东西,还是很有价值的。

    想到这里,赵煦也就简单的与吕惠卿说明了一下,他对熙河路棉田的部署。

    总结起来就是,利用现在精铁值钱的空窗期,用铁钱换熙河各族人民的血汗。

    然后,将这些各族人民的血汗所种出来的棉花,送回汴京,让汴京的纺织业得到第一桶金,开始运转。

    从而使得大宋的纺织业,渡过最脆弱的萌芽期,茁壮成长。

    所以,赵煦要求吕惠卿在熙河,严格控制棉庄的棉花。

    在其任期内要做到,坚决管控棉花的产量。

    拿出榷盐、榷铁的精神,对各棉庄做到民种官收。

    吕惠卿听完,内心越发的畏惧起赵煦来。

    但在同时,他对赵煦的忠诚,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甚至已经超过了元丰八年,赵煦处死张之谏后,他当时感恩戴德之余,所萌发出来的忠诚。

    因为赵煦处死张之谏,所体现出来的只是爱护。

    在吕惠卿看来,这可能只是先帝曾经嘱托过的原因。

    所以,他虽然感激、感恩。

    但也仅限于此。

    现在就不一样了!

    赵煦对熙河的部署、安排,冷酷无情,条理分明。

    这让吕惠卿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灵魂层面的认同。

    如同久旱逢甘霖,也是海外逢知己一般的心绪,在吕惠卿心中生起。

    在这一瞬间,吕惠卿知道。

    他想要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自己的政治追求,只能依靠少主!

    于是,吕惠卿在听完赵煦的部署与说明后,第一时间就拜道:“臣谨奉陛下指挥,必夙兴夜寐,不负所托!”

    赵煦听着,微微颔首,对吕惠卿做出了高度评价:“方今天下,能率熙河士绅以致太平者,唯相公一人而已!”

    吕惠卿配得上这个评价!

    当代的士大夫们,攻击吕惠卿是商鞅在世,韩非子转世。

    这并非诬陷、诋毁。

    而是事实!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吕惠卿甚至比商鞅、韩非子走的更远,更激进!

    赵煦在现代,看过吕惠卿传世的一些著作。

    他知道,吕惠卿的想法,也明白吕惠卿眼中的世界。

    吕惠卿却是激动起来,道:“臣蒙陛下信重,必尽忠报答,虽百死而不休!”

    赵煦颔首,忽然对吕惠卿道:“朕近日读书,忽有所感……”

    吕惠卿不太懂的看向赵煦。

    赵煦微笑着,继续说道:“朕以为……夫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而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则自视其为刍狗者而已也,则其所以应世之迹者为刍狗可知也!”

    吕惠卿头皮发麻,浑身颤栗,看向赵煦的眼神充满了狂热。

    赵煦则笑着,看向他问道:“相公以为,圣人应世之迹是什么呢?”

    吕惠卿几乎是用着颤抖的声音道:“礼仪仁义法度者也!”

    赵煦颔首:“所以啊……”

    “相公当善用这些圣人应世之迹!”

    赵煦说的这些话,是吕惠卿的文章。

    准确的说,是他在绍圣时代写的《庄子义集校》的内容。

    在现在,吕惠卿应该还没有动笔。

    赵煦选择将之说出来,既是在拉近和吕惠卿的关系,让吕惠卿知道,自己与他是同路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