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悠闲生活 (第2/3页)
还要深的无底洞。
……
听了宋杨氏的话,宋家三兄弟脸色都不怎么好看——连苏兰都承认宋杨氏说得对、有道理。
宋杨氏又道:“娘不是舍不得那点子钱,只是担心耽误了你的青春年华,到头来却竹篮打水一声空,一事无成。”
所以,别想中什么举,当什么官老爷吧!随便找个活计,养活自己。别累了他人。宋杨氏心道。
“呵呵。”苏兰轻笑了一声,立刻引得所有人都看向她,她立即收敛了笑容,道:
“娘还说没见过世面,我听得甚觉得娘字字珠玑,非常有道理。咱们大庆朝,上学堂的学子有多少?三年大考的人有多少?能中举的有多少?能做官的有多少?岂止是十里挑一、百里挑一、千人万人挑一也不为过的。天子门生、一朝得中,便前程似锦——可这等妙事,岂又是一般人能得的。”
宋二郎正疑惑自己媳妇怎么说这种泄气的话——他媳妇可是非常非常支持三弟读书的。
“可是,”苏兰嘴角一勾,笑道:“为何那中举之人是万人中选一人,可但凡是有点钱的人家,都要让儿子读书识字,都要劝他们向上,从小请名师,长大了是东拼西借、是卖地卖房,都要送他们是考试。”
“那是为什么?”苏兰右手拿一根筷子,‘叮’一声敲在装鱼的盘子上,“那是因为,若得中,整个家族便都鱼跃龙门,再不同以前了……”
宋杨氏插嘴道:“那要是没中呢。一生就这么荒废了……”
苏兰笑道:“若是考,便有考得中、考不中两种可能;若是不考,那一切便都是空谈,而荒废……这却要看那人是什么样的人了。”
苏兰转头对宋二郎、宋三郎道:“二郎,刚刚娘亲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三弟,嫂子有个建议,你若不愿意,便只当嫂子没说过。今日我也落下话来,只要我有能力,定是要助你的。”
宋三郎请苏兰说。
苏兰道:“那官老爷的代皇帝陛下管理一方政物,那他出了学问好,做人、做事、以及对民生的了解那也是必须要好的。你两年多没走动,也没与人相处。嫂子想,你不若一天读几时辰的书,每天只到店里帮忙半个时辰,一来一味读书,读成了一个只知道书本东西的呆子;二来和人群多多接触,为人处事、以及民生百态,对以后中举当官都有好处;三嘛,倘若实在屡考不中,你也厌烦了,不想考了,除了书本,你之前在店里帮忙学到的,与商人、客人打交道的经验。我想到时候,就算哥哥嫂子落没了,没能力帮你,你只凭本身的才学和所学到的其他处事为人、做买卖之道,这一生不说富贵,在这凤凰城置房娶妻,温饱肯定是足够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苏兰虽认为宋三郎个性坚硬果敢聪慧,但考科举这个东西——那还真是没到榜上,都说不准的。
而且这‘官’字下面可是两个口,你不会做事,不会做人,是得不到重用升迁的。
宋三郎确是一个脑子聪明到很有灵性的书生,但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可见这多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那是极有好处的。
宋三郎读书之余到店里帮忙,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除非宋三郎被外面的花花世界给迷惑了,忘了初衷!
——当然,这种可能,苏兰是不会认为有宋三郎的份。
宋三郎比宋二郎反应更快一步,他喜道:“嫂子说的好有道理。我都听嫂子的。”
宋二郎也道:“甚好甚好。”
宋大郎也自然欢喜。
于是,刚刚见三兄弟脸色不好,心有退意,而暗自高兴的宋杨氏、宋李氏更加不高兴了。
至于宋小妹嘛,其实她是愿意宋三郎考场上争前途的,考上了,她必然是有好处的,考不上嘛,于她也无碍——宋三郎总不至于,向她这个出嫁的非亲生的妹妹要钱资助他吧!
至此,宋三郎每天半个时辰便订了出去。
宋杨氏无奈,只得插开了话题。
苏兰又想到一个问题,她在饭桌上提了出来,道:“说起来我们都没读过书,三弟是个秀才,学问肯定也是好的,可是九月秋天的乡试,若中举又有会试,接着还有殿试,这些考试肯定是一层比一层更加难吧?”
宋二郎道:“那是肯定的。”
苏兰又道:“尽人事听天命。二郎、你请舅舅、还有大哥,我们大家平时都注意点,咱们给三弟找个好先生。”
宋杨氏心里一跳,请先生等于要花银子。
宋杨氏至今还记得宋三郎曾经上过的、凤凰城里的清风书院,那一应的费用,真叫一个钱不是钱,哗哗的如水。
宋大郎嘴里正嚼着鸡腿,听了苏兰的话,连鸡肉都没咽下,便急急的说:“弟妹说的正是。刚好店里生意好,欠的银子都还完了,二弟你还欠张舅舅那么多银子呢,三弟请先生的费用,就交给我了。”
这一瞬间,宋杨氏心痛了!后悔了!——早知道现在宋大郎和宋二郎、宋三郎感情这么好,她当初就不该为了自己的名声,为了讨宋爹的欢心,教育宋大郎亲近宋二郎、宋三郎了。
***
吃完了饭,又闲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