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

第37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37章 (第1/3页)

有的神学家企图将神重新定位成理性与感性调和的中介,有的神学家则着重神的公义与社会福音。而到了本世纪,更是众说纷纭。但大体而言,昔日那种人格化、自然化的神之影像,早已无法存在,一个更弱势的神之影像则已成公论。神的定义被重组,例如:古生物学家出身的德日进(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1881-1955)即视神为一种进化的神圣动力;威廉斯(Daniel Day Williams,1910-)即视神为陪伴人们受苦,并使之改变的超越过程;存在神学家田立克(Paul Tilich,1868-14965)视神为“存在的基盘”和“终级的关切”;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认为神是开显“我——你关系”的一种永恒对话……。各家学说尽管众多,但一个不再像以往那么强势,与人的距离更加接近,也更具启示意含的神之影像,则无疑为它的公分母。如果说得大胆一点,在这个人是一切度量的时代,神已逐渐变成一个伴侣,一种叮咛。或许有一天,人类真的能够正直到不必神亦可免于行错,但在人仍脆弱的这个时代,神就不可避免的必须以一种呼唤、叮咛、警戒、陪伴受苦的角色出现。

    而当代神学的这些反省与重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被溶入到“新时代”的信念中,保罗·希拉斯(Paul Heelas)在《新时代运动》(The New Age Movement)一书里,曾对“新时代”的宗教信念有过扼要的阐述。大体而言,它着重于宗教启悟的个人化,视自己与神有着同等及互为对话之关系;认为“人类潜能教论”及“意识发展”有被进化为“服务伦理”之可能,认为人和一切的事务都存在于一个更大的全景式的网络中,因而人的责任也就变得无边无限;而基于这样的认知和信念,它和神学乌托邦也就极为酷似。将所有的这些信仰元素拿来逐一和“与神对话”参照比对,即可显示该书被称为“新时代神学”应属不虚。而这样的信仰实践落实到具体的公共问题上,当然也就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例如它强调人的自由自立与互助,强调人类的公平正义。这时候,它也就当然也了一种“新自由派神学”。在这一部分,《与神对话》又和美国前辈自由派神学家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1892-1971)有相当多的酷肖之处。

    因此,《与神对话》乃是一部现代人对神重新定义,并进而意图重新塑造自己的著作,期望能够借着提升人类的集体意识,而让人摆脱今日的野蛮落后及理性的狭窄与亏蚀。它将神视为一种对人的中介,也不评断,而只让人自省。神不再是昔日被自然化的那个权威大神,而成为一种内心的叮咛。它意图调控“集体—个人”、“人—神”、“理性—感性”的两橛,从而建造出一个更符合当代新中产阶级需要的信念系统。它的人类进化可能性的乐观期待,也使得它不再像古代神学著作那么冷硬刻板,使人在对话里能更亲切的面对自己。

    不过,任何企图从事宏观而巨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国产免费看片    偷拍黑料吃瓜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