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第2/3页)
。
“书记好书记好……”
所幸赛晓宇反应敏捷,立马改口,一迭声地向梁光华问好。
“你好!”
梁光华脸色稍霁,微笑点头答礼。
第231章 赚大钱了
年轻的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紧张地忙碌着,并没有因为领导视察而减缓手中的动作。当然,好奇张望的人不少,但总是匆匆一抬头,马上又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有那么点“忙里偷闲”的意思。
甚至于尤利民亲自向一位年轻姑娘发问时,那位圆圆脸的小姑娘一边回答着省长的提问,手里也是丝毫不停,麻利得紧。
地市领导的脸色便都起了些变化。
这高洁和范鸿宇,执行领导的指示也太得力了。尤省长说不准搞迎来送往的那些繁文缛节,但也不代表着省长问话,工人都可以“爱理不理”。
这就过分了点。
范鸿宇便解释道:“省长,目前电子厂实行的是大计件工资。每一条流水线的工人就是一个计件小组,工厂按照流水线产能的高低来发放工资,流水线内部再进行分配。所以每一个工作岗位都不能懈怠,哪个环节卡住了,整条生产线的效益都要受影响。”
尤利民连连点头,说道:“嗯,这个计件工资的方法比较好,有效的打破大锅饭。我们现在搞企业改革,就是要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过多年计划经济影响太深了,改革难度不小。你们这些工厂,一上来就搞计件工资,是个提高效率的好办法。”
尤利民身为省长,经济体制改革,乃是他的正管,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革出路在何方,正是他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电子厂虽然是外商独资企业,也能给他不小的启发。
正说话间,一台挂着省城牌号的出租车径直驶到了车间的大门口。
两名便衣警察立即上前,拦住了从车里下来的四名客人。这四位客人一男三女,都很年轻,西装革履,打扮入时,显见得是来自大城市的。
范鸿宇笑道:“投资商到了。”
尤利民眼神一亮,随即大步向车间门口走去。
早已经有随员急匆匆向门口负责警卫工作的便衣警察打手势,让他们“放行”。
这个工厂是他们几位投资的,在自己的厂门口,却被人堵住了不让进,很明显不大合适。
来的正是令和繁汤敏赵歌,另外一名年轻女子,年岁可能是几人之中最大的一位,大约在二十七八岁上下,范鸿宇估计,应该是令和繁给赵歌找的助理。这事,赵歌在电话里和范鸿宇谈过。
匆匆忙忙地在香港成立了公司,赵歌就走马上任当董事长了,实在有点“赶鸭子上架”。但范鸿宇坚持要这样做,赵歌也就很温顺的依从了他的要求。这一年多时间,赵歌的所有重大决策,都是范鸿宇帮她做出来的,赵歌已经渐渐习惯由范鸿宇来安排她的人生道路了。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给赵歌配一位精明能干的女助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好在香港并不缺乏这样的人才。
令和繁等人也迎着尤利民大步走了过来。
“令总,赵总,来了?给几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