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好时代和坏时代 (第2/3页)
就比如朱泾所说的大迁徙,就时下平民百姓骨子里的故土难离情绪来说,有几个人愿意迁徙,尤其是从北到南,从南到北,这种跨地域的大量流动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而行政强制性迁徙,一旦在物资补给以及调度上出现问题,路上会死多少人?
最重要的是,明初的百姓,有什么信仰,有什么斗志?
大字不识一个的他们,有几个愿意为朝廷的大政方略牺牲?也不能说是太祖皇帝学朱元璋,在面对天下十室九空的情况下,甭管哪个朝代,不进行大规模人口迁徙,怎么搞建设?
南北人口一旦剧烈失衡,那么科举的及第人数就会持续性失衡,所以就如同后世的大学录取各省分名额一样,在如今这个年头,乡试的解额,也就是举人的数量,同样是个各省规定额度,而在最终会试和殿试录取的时候,也会均衡考虑南北。
须臾,张寿就意识到自己想得远了,却忍不住轻声说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寿和朱泾竟然如此一唱一和,楚宽那脸色不可避免地变得狰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岂能因愚夫愚妇的抱怨而诋毁明君令主?”
朱泾却并没有理会楚宽,他甚至没有给张寿再次抢过话头的机会,淡淡地继续往下说。
“至于你说的医士和药局,那时候天下初定,百废俱兴,好大夫本来就少,而且所谓杏林的习俗就是敝帚自珍,就算勒令他们收徒教授,很多人也是做个样子。所以很多所谓的医士,不过是认得几个字的书生拿着本医书,装模作样地给人把脉,其实根本不会看病。”
“连脉息都感觉不到,治病当然也就是庸医,至于开方子,那就更是依样画葫芦照抄。但如果这样的话,好歹还能撞大运,几十个人里头治好几个人。但是,你用你自己的脑子好好想一想,天下初定,赋税都还没来得及收上几个钱,朝廷哪里有钱囤积药材?”
“你知道那时候天下有多少生药铺因为这医士和药局制度而破家灭门,你知道那时候天下有多少曾经舍粥放米,少收佃租的良善之家因为要被逼乐输药材,于是家破人亡?天下缙绅不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刚刚躲过战乱再被某些官吏这么一倾轧,他们的活路呢?”
“还有,你知道那些学校中,有多少教的是太祖皇帝钦定的教材,而不是换汤不换药的之乎者也,圣人学说?因为天下没有足够读懂那些教材的老师!你知道所谓善堂中,又有多少其实是藏污纳垢,甚至买卖婴儿?好的制度也要有人来执行!”
“你知道为了对付所谓生儿不举的禁令,有多少养不起孩子的父母,直接就在自家宅子里挖坑,把孩子活活就这么埋下去?你又知道有多少本该发给家有五个子女以上家庭的朝廷补贴,扣在某些贪官污吏之手?”
“太祖皇帝为此大开杀戒,杀了很多很多人,可都说天下人畏威而不畏德,然则你又可知道,纵使威刑再肃,可十倍百倍的利在前,却有的是人不怕死!而那些心目中自认为是对的儒生,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了维护所谓的圣贤学说,打击所谓的异端而去死!”
“太祖皇帝最终是醒悟到不能急功近利,这才黯然退位的!你醒醒吧,无论是太祖年间也好,现在史书上赞颂夸奖的年代也好,全都不过是溢美之词!有多少光,就有多少暗!”
“而像你这般,用阴谋诡计杀戮,用这些鬼鬼祟祟的伎俩,想要让一个时代变好,那更是绝不可能!”
“我不想说什么治大国如烹小鲜之类的空话套话,我只想说,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全都是开国时锐意进取,而后积弊渐深。等到了王朝末期,那从不是什么昏君奸臣一手遮天,而是缙绅醉生梦死,百姓生死不问。”
“但如今还没到那时候。观风天下,不止是宫中那少之又少的内侍在做,我也在奉命而为,更多的人也在悄悄留心,只要上能知下,就不至于落到那样的结果。而如今,皇上册立了三皇子为太子,那又是个好学却又不失坚毅的储君,无论从哪一点来看,都无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