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瓷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章 瓷片 (第2/3页)

好下面就还有整个的大碗。

    其实对于瓷片的了解,也是我平时逛潘家园时听人家讲的,现学现卖。我曾亲眼见过一块还没有饺子皮大的碎片竟然卖到了小几千元。当时都把我给看傻了,做梦都没想到这东西竟然还这么值钱。

    我倒是不怎么关心这地下是不是有完整的大明成化的瓷器,而是在想,如果这瓷片真的是真品,也就是大明的瓷器,那么在这附近出现的“锁龙柱”估计十有**也是大明朝的东西,这么看来,难道柳叶说的是真的?会不会是我真的误会柳叶了呢?

    大牙此时神经是高度亢奋,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从背包里‘抽’出铲子,甩开膀子就挖了起来,动作铿锵有力,脚下飞砂走石,从来就没见他这么卖力过。

    不知不觉中,风渐渐的刮了起来,树梢已经被风吹的有些摇头了。

    刚刚出了一身的汗,被风一打,有些凉嗖嗖的,我看了看天‘色’,这才意识到恐怕要变天,看这乌云不断下沉,云层并不厚,估计着这雨也下不太大。雷阵雨的天气。

    一‘门’心思只想到有风能凉快些,倒是忘了那句俗话“风在雨头,屁在屎头”了。

    从小就在农村长大,下地干活时经常听到大人叨咕些民俗谚语,像是顺口溜一样,好记易懂,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也不知道这个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不过却实很灵验,百试百灵。

    趁着这雨还没下来,我赶紧往四周走走,找找陶老爷子说的泉眼和山‘洞’。

    顺着下坡路,足足走了差不多五十来米,总算是找到了地方。

    只不过没想到这山‘洞’也忒寒碜了点儿,说是山‘洞’不如说是山凹,纵深不过三米,面阔极大,其实就是山体向内洼了一块,形成了这么一处‘花’瓶式的山凹。

    倒是这泉眼还透着那么几分灵气,水很清洌,一股一股的不断的涌出来,时不时的撞击在鹅卵石上,溅起一颗颗晶莹的的水珠,熠熠夺目,涌出的泉水顺着水坡往下流去,形成一道不宽的溪流。

    涓涓细流清澈见底,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静静地卧在水底,青山翠嶂倒映其中,构成了一幅天然浑成的山水画,一动一静之间,醉人‘迷’眼。

    盯着水中自己流动的倒影时聚时散,不知不觉中竟然有些看呆了。

    过了好半天,才如梦方醒,赶紧顺着溪流往下找了找,不过怎么也找不到陶老爷子搬走石柱后的痕迹,估计早就被砂石把坑给填平了。

    山林寂静,水声潺潺,听着清脆的水响,不由的想起了爷爷。

    小时候,爷爷常常借口带我去抓鱼,结果就领着我沿着小河沿一直不停的往前走,每到一处水声有变化处,爷爷都会仔细的讲给我听,让我细细分辨。牢牢记住。

    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告诉我,山形水声,山为静,水为动。如果水声像铜壶滴漏之声,则必成牧民之官;水声要是如鼓般响亮则必为贵地;而水流凄凉而急,呈饮泣之声,则注定灾祸不断……

    突然就听到头顶上大牙在叫我的名字,我这才回过神来,赶紧回头应了一声。

    看得出来,大牙可是真下了力气,地面被挖的到处是坑,没有一块好地方,离着‘挺’老远就看见他站在其中的一个坑里,手里举着半只瓷碗在冲我不停的挥手。

    等我到了近前,才看清,被大牙挖出来的瓷片还真不少,足有二十几片,不过大多都还没有手表的表盘大,啤酒盖大小的碎碴子居多,都被大牙随手都扔在了一旁,而大牙手上举着的是却是块‘挺’完整的半只大碗。

    我接过来后仔细的看了看,应该是只斗彩美人碗,碗底倒是‘挺’完整的,双线圆框,六个楷体字:大明成化年制。

    底款儿的字体朴拙,就和小孩儿随手写出来的差不太多,歪歪扭扭,一看就是地摊货。不过细看之下,终于发现这字不像表面上看着那么简单,笔划之间‘肉’中带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