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八节 隔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八节 隔江 (第3/3页)

人的援兵还是有可能的,他们只要自己带上单程的粮食,快速赶来重庆没问题,反正到了这里就可以吃李国英的粮食。”穆潭马上解释道:“靖国公肯定是怕会有这样一支小部队突然出现,他们一到就先掐断了长江,然后还可以沿着南岸扑向铜锣峡,到时候我们没能切断李国营的粮道,自己的粮道反倒先断了。”

    “嗯,应该就是这个原因,所以靖国公在南岸扎营,这样我们至少能够把鞑子的水师堵在嘉陵江里,与成都的联系也不会断,”邓名觉得穆潭说的很对:“要是有吴三桂派一小支部队来送死,他们就会被我们挡住,李贼就算想支援他们,中间也还隔着一条长江呢。”

    现在浙江兵依旧执行军属分营制度,袁宗第确认邓名打算在战后把这些人统统运去成都后,就建议邓名提前把这些军属都运走,不要让他们在战场附近添乱。虽然闯营对这种分营制度很有经验,但那也是因为没有根据地而不得已的行为,既然现在成都是一个看上去还稳固的基地,那也没有必要再让家属随军了。

    这个建议邓名当然很赞同,当下游再有运输家属的船只从奉节开来时,明军就让这些船只不要停留,继续向上游驶去直接去成都。

    看到明军的船队一批接着一批从城前驶过,其中好像还有不少妇孺后,重庆城内的李国英也是惊疑不定。现在李国英还不知道高明瞻已经兵败成都,但看到明军这个架势后,李国英也感到敌人似乎对川西的安全非常有信心,不然怎么敢把战斗部队留下和自己对峙,把军属一批批运走呢?

    “为什么高明瞻那里还没有消息传来?”李国英又算了一遍日子,高明瞻什么时候从广元出发他是知道的,李国英认为高明瞻应该在新年前就抵达成都了,如果成都的兵力确实如情报所说那么薄弱的话,高明瞻应该早就平定川西了。

    而李国英事先给高明瞻的命令就是:一旦攻克成都,立刻派人快马加鞭来重庆报告,到时候李国英命令士兵们一起向明军喊话,估计就能打消了邓名围攻重庆的念头。

    一瞬间,李国英甚至怀疑高明瞻那里出了什么意外,不然也不会晚了快一个月还没有捷报传来,不过很快李国英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他自言自语道:“贼人最早的一批船队,是二十多天前才过去的,而且也没有几条船,应该运送不了多少部队。”

    李国英口中最早的那批船队,就是于佑明的那一批。当时明军才开始在北岸扎营,兵力还比较薄弱,李国英不认为敌将会在那种危险的时候把有战斗力的部队派离。

    “或许是高明瞻遇到了那支船队的贼人,所以觉得川西还没有彻底平定?”李国英认为那批明军应该也打不过高明瞻的三千五百骑步混合部队:“真是误事,就算还没有扫荡干净敌人,打下成都后也该派人来让我知道一下进展啊。该不会高明瞻到现在还没打下成都吧?三千五百多披甲兵,对付几万个农民居然也会这么费劲吗?”

    因为李国英对高明瞻一路很有信心,所以他在重庆的部署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念头,就是打算让邓名知难而退。和袁宗第一样,李国英同样不想打一场消耗战,他并不知道邓名把很多甲兵留在湖广了,而料敌从宽,按照邓名带来三万甲兵来制定战略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忠县、铜锣峡等地,李国英都主动放弃,以节省兵力,同时拉长邓名大军的补给线。

    “平西王说赵良栋他们都同意支援重庆,怎么也没有下文了呢?”

    ……

    此时在邓名的营中,明军依旧拿不出什么速战速决的好办法。今天袁宗第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让成都出兵,出剑阁偷袭广元,威胁李国英的后方。

    但邓名不同意。根据俘虏的描述,保宁和汉中还是有相当实力的留守部队的:“从都府到剑阁一路上没有岗哨,无法补充粮草,我们也不知道保宁的虚实。只要李国英在保宁留了几千兵,都府派兵去就是去送死,一旦败了就和高明瞻的下场一样,根本无路可逃。而且都府没有骑兵,陕西绿营可有,他们从汉中、西安增援广元也会很快。”

    当然,这些俘虏出发的时候,李国英还在保宁,或许现在保宁、汉中、西安都很空虚,但实际的情况明军无法查明,也就不敢赌博。

    “既然提督肯定不会从剑阁出发去偷袭广元,那么高明瞻兵败的事情也就没有必要保密了。”袁宗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干脆把高明瞻放出去,宣称我们正派遣大军出剑阁,攻打广元,李国英担心后路有失,说不定就会放弃重庆。就算他不放弃,只要派一些援军回去,我们这里的机会也就大了。”

    “我还没想好怎么利用高明瞻兵败这件事,”邓名听后显得有些犹豫:“袁将军的办法我也想过,可是担心吓不倒李国英。”

    “不妨一试。”袁宗第觉得总要试验之后才知道会不会成功:“对我们又不会有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