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二节 私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二节 私心 (第2/3页)

住了城池,这里面的功过利弊到底该如何权衡;要是好几个府都这么做,那本官绝不会急着追究,而是要搞清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以致这么多府县都被迫服软。”

    若是江南大面积通邓一事最后没能瞒住,爆发出来以后,张长庚相信清廷在震惊之余,也会意识到邓名实际是在利用北京的力量威胁南方的地方官:“等朝廷明白过来以后,不但可能大事化小,说不定还会修改失土即死罪的律法。制定这个律法的本意是为了对付永历的,他们专注于夺取土地,朝廷也必须针锋相对;而邓名和永历完全不同,善于取巧,那办法自然也就需要变一变了。”

    如果北京的政策变得灵活,张长庚觉得自己的手脚也就不再被绑得严严实实了,如果武昌不再是张长庚的死穴,那他认为自己对邓名也就有了更多的底气,可以换一副腔调说话了。

    “下官明白了。”周培公一点就透:“那下官这就去做准备,去江宁帮助将巡抚。”

    “好,不过这事终归还要朝廷点头,等朝廷下令让湖广派出援兵协剿,你就该动身出发了。”

    “遵命。”

    周培公恭敬地告辞退下,湖广总督却没有立刻离开座椅,而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想着自己的心事。自从出仕清朝以来,张长庚从来都本分地替朝廷效力,老老实实地给皇帝打工,除了自己该得的那一份例钱外,从来没有更多的非份之想。直到部下谋杀胡全才的那一天之前,张长庚从来没有动过从朝廷手中抢夺权利的念头,那天他本来也是打算继续服从胡全才的命令,听天由命的。

    可在那天之后,张长庚的仕途就变得与之前完全不同了。清廷长时间的无暇西顾,这一年来湖广总督衙门可谓一手遮天,张长庚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插亲信、培植党羽,虽然常常处于邓名的军事压力下,当他却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权利。

    而邓名的行动同样让张长庚感到了自己的力量,即使是狡诈勇猛如邓名,也需要客客气气地和自己讨价还价。邓名越是有节制地使用武力和威胁,张长庚就越能感到对方对自己掌握的权利的需要和依赖,这种感觉与日俱增,但在蒋国柱送来书信前却没有觉醒。

    当看到蒋国柱的书信后,张长庚才猛醒过来。湖广总督衙门的权利已经不完全属于清廷所有,而正在变成他的私有财产,不但邓名依赖他,代理两江总督的蒋国柱同样有求于这股权利。甚至北京的清廷,也会需要张长庚的权利——他不再是单纯的清廷在湖广皇权的代理人。

    “天下久分必合、久合必分,我熟读史书,按理说皇明统治海宇三百年,后面该有个多则二百年、少则百年的诸侯割据才对啊,大清这么快就一统海内了,这明明不合道理嘛。”张长庚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可以看到衙门前肃立的士兵。在胡全才时代,若是巡按求见,总督也无法拒不相见;不用说巡抚这样的高官,就是知府的任免也不是胡全才说了算,而是朝廷的授意。但最近这半年来,巡按再也没有在张长庚面前说三道四的资格,湖广总督的任命朝廷一概背书。周培公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武昌知府的任命,朝廷二话不说就同意了,现在就是张长庚想保举周培公当湖北巡抚,想必朝廷也不会反对。

    不过六个月独断专行的时间还是太短了,张长庚被自己刚刚生出的念头吓醒了:“我在胡思乱想什么?朝廷管不过来是因为郑成功大闹江宁。现在达素已经带着重兵去剿灭闽贼了,大将军手下可是有好几万绿营精锐的,还有禁旅八旗,我要是不安分,他从福建回来,一下子就能把我给平了。”

    恋恋不舍地收起刚才的幻想,张长庚又开始斟酌应付朝廷的对策。整个战略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联合两江总督衙门和漕运总督衙门,能瞒就瞒,瞒不住就搞法不责众,反正自己没有向明军倒戈,大节是没有亏的,委曲求全都是不得已。

    ……

    才回到知府衙门,卫兵就报告有一位四川来人求见。

    “于佑明,成都工业银行行长。”周培公念了一遍名片,他听说这个人手中有邓名留在武昌的负责人的荐书,就让卫兵把来人带到花厅用茶。整理了一下官服后,周培公就来到花厅会客。

    “于行长。”周培公言语非常客气,他根本不知道银行是什么意思,也不懂得行长是什么官衔。

    “见过周知府。”于佑明也一丝不苟地行礼。

    上次邓名组建常备军的时候,于佑明没能入选。对于这些不符合常备军要求的浙军军头,邓名都给了退伍将官的待遇,也就是同举人的津贴,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预备役军官的身分,据邓名说以后会有大用。

    但这次征召部队出征江南时,于佑明这些预备役军官并不在征召之列,带走的都是常备军的军官。于佑明等人依旧没有任何具体工作,他拿着津贴无所事事,除了锻炼身体就是在熊兰下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