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2/3页)
任命。
几经战乱,几遭大火,几受诸侯侵占,高季兴到任时,荆南是满目疮演,荒无人烟,惟剩下荆州一座孤城,城内居民稀少,井邑凋零,面临的局面实在是万废待举。既来之则安之,他以倪可福、鲍唐为将领,梁震、司空薰、王保义为谋士,组建了地方政府军政班子。靠着这个班子,他安抚居民,招集流民.使当地多少恢复了一些生气。
在这个班子中,数梁震最为得力。他是川人,中进士后逢大乱,寄寓于荆南,以智谋著名。高季兴诚恳地将他请出山,欲授为判官。他耻于在名不正言不顺的小政权中做官,为了生存却又难以拒绝,从而表示不能接受任何职务,但可以“白衣”身份出来做事。高季兴对他极为尊敬,称之为先辈或者“前进士”。
高季兴治理有方,朱温正式委命他为荆南节度使。
朱温死后,梁朝江河日下,衰弱无力。高季兴开始谋划独立,他修治城池,加筑外城;加重赋税,以为军资;暗地向吴、蜀政权称臣,换取支持。与此同时,他实施了拓地方案,出兵进攻归、峡二州;借助梁击晋之名,派军围攻属于梁的襄州,然而这两次军事行动均遭失败。
没能拿到襄州,高季兴恢复了高姓,断绝了对梁朝的朝贡:软弱的梁末帝,为维持一个表面的帝国,对他百般姑息,不但未计较,反而封他为渤海王。
后唐取代后梁,唐庄宗的威望如日中天,割据政权多遣使前去向他致意。为讨好中原新天子,司空薰等大臣劝高季兴亲赴洛阳,可梁震反对,说:“大王本是梁朝故臣,而梁、唐血战二十年,世为仇敌。今天子新灭梁,恐余怒未息。再说,大王握强兵,居重镇,一旦人朝,难免为其所虏。”
高季兴不听,以精骑三百为卫队,去了洛阳。唐庄宗召见他后,果然不出梁震所料,准备将他扣留下来,幸得郭崇韬以信义相劝,才使他得以脱免。
相见时,唐庄宗问他:“我已灭梁,准备再征吴、蜀,你看应以何者为先?”
高季兴的回答是:“宜先征蜀,臣当以本部兵为前锋。”
唐庄宗闻言大喜,用手抚其背,以示满意。
高季兴走了,走到襄州,尚未出唐境,忽然心动,疑唐庄宗有变,连夜打出关去。事实确也如此,唐庄宗在高季兴走后,后悔没将他留下,传令襄州守将把他截住,然命令到达时,他已经逃出境外。
回到荆州,高季兴侥幸地对梁震说:“不听先辈之言,险些回不来。我此行彼此各有一失,我往朝是一失,彼放我也是一失。新天子自矜得很,他靠众将士百战而得河南,却说自己犹如手抄《春秋》,并说于手指上得天下,把功全归于自己一人,拿功臣不当回事。此外,他好游猎,政事多废。如此,我可高枕无忧了。”
话是这样说,高季兴出于对外宣传的需要,找来绣工,将唐庄宗按在他背上的手印绣下,到处夸耀。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高季兴被唐庄宗封为南平王。有了这封号,高季兴俨然成了国王。
荆南政治中心设在江陵,地狭兵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