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5章 (第2/3页)

东向挖一条新渠,与汴渠分道,在盱眙(今属江苏)直入淮河。

      经淮河,在山阳(今江苏淮安),通济渠与春秋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相连。邗沟因年久多有淤塞,而加以疏浚。

      通济渠连通邗沟,直达江都(今江苏扬州),形成了大运河的南段,全长一千一百公里。

      第二个工程,始于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是开凿永济渠。

      永济渠也是以洛阳为起点,在疏浚三国魏所筑的旧渠的基础上,加上利用部分天然河道,南引沁水入黄河,北向直贯涿郡(今北京),全长一千公里。

      第三个工程,始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是开凿江南河。

      江南河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起点,引长江水经太湖流域,直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入钱塘江,全长四百多公里。

      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构成了大运河,全长二千五百多公里。

      大运河的三大段,各有其开凿的具体目的。

      通济渠加邗沟,能将洛阳与扬州联为一气,便于隋炀帝下扬州。扬州是隋炀帝早年的发迹之地,即所谓“龙兴之地”,故定名为江都。此外,扬州是当年天下最繁华的所在,是风流的隋炀帝魂牵梦萦的地方。所以,这一段造的特别豪华,特别壮观。《大业杂记》说:“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两岸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至江都,二千余里,树荫相交。每两驿置一宫,为停顿之所,自京师之江都,离宫四十余所。”

      将大运河向南延伸,除了隋炀帝的个人意图外,还有在政治上控制南方、在经济上依靠南方的政府行为。

      永济渠,是为了征高丽。《隋书·阎毗传》云:“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漕运。”

      江南河,应当说是通济渠的延长,其流经的太湖流域,以及末端的杭嘉湖平原,乃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由此可以更深入的通进富庶的江南,使江南的财富和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向洛阳。

      对隋炀帝开大运河一事,历来毁誉参半。

      持否定观点者认为:开挖大运河调发了大量的民役,开通济渠,征集河南、淮北一百多万民工;疏浚邗沟,征集淮南十多万民工;挖永济渠,征集河北一百多万民工;通江南河,又征集了数量庞大的民工。这些民工的调发,都是强行的、无条件的,迫使农民放弃了田间生产,并受到极其严重的经济剥夺。

      再者,民工在工程中的生活及其命运,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悲惨。唐传奇《开河记》从一个侧面描述道:隋炀帝以著名的酷吏麻叔谋主管开河工程,他动用彪形大汉与刑杖,来督促民工们无休止的干活,结果不到一年,三百六十万民工竟然死了二百五十万,白骨积盈于两岸。

      大运河的开通,犹如隋炀帝制造了一根特大的吸血管,将北方的民力与南方的民脂民膏,尽数吸入了他欲壑难填的血盆大口中。他下扬州的龙舟,长二十多丈,上建四层楼阁,分正殿和东西朝房;此外,还为萧皇后建造了翔缡舟,为嫔妃建造了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