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3/3页)
,唐高宗和武则天并坐在宝座上,在前面垂一道帘子。百官所奏的各种政事,多由她决断。各级机构、官员上表,将他们并称为“二圣”。
中国史学界在对武则天的研究中,一直将“二圣”这个称呼,作为武则天准备夺取帝位的过渡信号。其实不然,“二圣”并非武则天的独创,隋朝的独孤皇后与隋文帝也曾并用过这个称号,其只是显示了皇后与君主并驾齐驱的地位。真正的信号,是在上元元年(公元X74年),她借唐高宗称号“天皇”之名,自己进号为“天后”:天后的提法旷古未有,其使皇后从皇帝的配偶,提升为上天所降赐的女性最高掌权者。此时,为病魔所苦的唐高宗,对武则天失去了最后的约束力,不仅一任她所为,更准备下诏,将帝位转给她,只是在宰相的劝阻下才作罢。子李显继位灯庙号唐中宗〕。唐高宗共有八子,其中武则天生了四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早先册了宫人刘氏所生的李忠为太子,后被武则天用李弘所取代。李弘成了太子,却在许多方面与母亲不同心而遭鸽杀,改立李贤为太子。李贤仍看不惯母亲,结果流放远地,被逼自杀。李显是个无用之人,加_七唐高宗有遗言,凡不能决定的军国大事,均由武则天处置,从而他只是个供摆设的傀儡。实际是皇太后武则天在临朝称制。
尽管李显无半点君主气象,可武则天为了加重她专权的威势,仅两个月,就将他废为庐陵王,外迁到房州(今湖北房县)。另立李旦为帝(庙号唐睿宗)。李旦是比李显更为虚化的政治符号,大小政务的处理权,全部落到了武则天手里。
李显、李旦均是长君,也就是成年的君主,按理应该由他们来亲政。然武则天非但把他们当成傀儡,且毫无顾忌地玩废立君主的游戏,吞噬了唐朝的政柄。这激起了所有忠于唐朝的政治势力的愤怒,他们为了维护唐朝和唐朝给他们带来的利益,纷纷起来,从朝内到朝外,用各种方式,反对武则天的行径:
反对得最激烈的,是李勃的儿子徐敬业,他以匡复庐陵工为号召,在扬州举起了反武的旗帜,自称匡复府上将,组军十万多,兴师问罪。武则天沉着应对,命左玉铃大将军李孝逸率三十万大军,前去征讨。徐敬业的军事才干远不及他的父亲,在战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不渡江向洛阳挺进,而贪于在江南发展地盘。最后,兵败被部下所杀。徐敬业的军事反武,不过是昙花一现,仅三个月即败,而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为他所撰写的《讨武墨檄》,倒成了一篇经典散文,流传千古。武则天读了,竟说:“此人没能为我所用,这是宰相的过失。”
继徐敬业之后,唐宗室成员也付诸了军事行动,唐太宗之子越王李贞起兵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琅邪王李冲父子起兵于豫州(今河南汝南),然均被武则天所镇压。
朝内反武的代表,是宰相裴炎。他要求武则天归政于唐睿宗,被武则天投人大狱后再处死。
为扫清朝内的政治阻力,她制造了“铜巨”,接受来自各方上下的言论,更接受不论事实的告密。